将科技创新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西北有色地矿集团物化探总队公司书写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亮丽答卷

2022年07月21日 10:29 1860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科技创新

2022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收官之年。西北有色地矿集团物化探总队公司(以下简称物化探总队公司)把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坚持自主创新和体制机制改革“双翼齐飞”,科研项目数量、质量和重点项目研发取得丰硕成果,较好地发挥了国有企业科技创新“主力军”“排头兵”作用,为西北有色地矿集团推进“聚焦主业、双轮驱动、多业并举、跨越发展”总体战略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近3年,是公司发展活力更强、效益更优的3年,我们公司以科技创新为突破口,扎实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走深走实,科技型企业已初步定型。”该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兼总经理郭文波表示。在陕西省国资委、陕西有色金属集团和西北有色地矿集团的大力推动下,经过一系列探索实践,该公司在地球物理勘探领域已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创新成果,具备良好的成果转化基础。未来,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陕西发展需要,该公司将继续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及推广应用,积极主动承担“一带一路”地质勘查、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攻关和行业技术标准制订工作,打造新的效益增长极。

深耕优势领域 练就“独门绝技”

作为科技型地勘单位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科技推广的重要试点单位,物化探总队公司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榆林考察期间的重要指示精神,把加强科技创新作为最紧迫任务,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主动服务国家创新驱动战略,通过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促进产业链实现纵向延伸、横向拓宽。

3年来,该公司研发的金属矿综合电法立体探测、北方沉积型铝土矿快速评价与定位、地-空瞬变电磁法、地-坑广域电磁法、短偏移距瞬变电磁法、阵列激电法等技术,均在矿产勘查领域重点项目实际应用,并形成独特优势,获得国际创新专利、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共计12项,完成陕西省科技成果登记2项,编制中国地球物理团体标准、陕西省地方标准、企业工法共计5项;由西北有色地矿集团和物化探总队公司参与的“深部资源电磁探测理论技术突破与应用”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此外,该公司先后获得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物理工程奖金奖和科学技术二等奖,获省部级、地市级奖项和荣誉10项;连续3年入围陕西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陕西省科技创新券用券单位。2021年,该公司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其中,该公司的“独门绝技”——“复杂条件下深部矿产高分辨电磁探测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项目,被列为省属企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清单。该项目通过对短偏移距瞬变电磁探测方法(SOTEM)、广域电磁法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针对复杂条件下深部矿产高分辨电磁探测关键技术重点问题进行科研攻关,实现地下深部矿体的高精度探测,寻求接替资源,扩大资源储备,为陕西省提供1~2处找矿远景区,预期可在2年内实现1000万元直接技术服务产值;研究成果将填写复杂地质条件、地形条件、强干扰条件下地面、坑道全空间电磁探测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数据解释的国内外技术空白,提升该公司在深部探测领域的整体技术实力。

做精创新平台 实施“两链融合”

该公司汇聚内部创新力量,兼容外部创新资源,借助高校、科研院所及社会资源,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建立了满足产业发展需求、具有国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技术创新平台,攻克并转化一批地球物理勘探领域前沿和共性关键技术。

3年来,在西北有色地矿集团地球物理院士专家工作站和物化探总队公司地球物理科技推广平台的联合推动下,陈颙、滕吉文、何继善、毛景文、底青云等“两院”院士和薛国强研究员、李貅教授等先后被聘为进站专家,增强了产业发展后劲。该公司重点加强对“郭文波创新工作室”和“地球物理推广工作室”建设,初步迈入了自主创新、技术培育、产业孵化、收益增长、品牌增值的良性发展轨道。

2021年7月,该公司携“复杂条件下深部矿产高分辨电磁探测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项目,精彩亮相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不仅让这个科技型企业在同行面前崭露头角,也展示了西北有色地矿集团以科技创新驱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入驻该平台后,该公司实现了科研与实际生产的密切对接,持续深化与科研院所、创新团队在SOTEM仪器设备研制、地-空瞬变电磁、地-坑广域电磁等项目上的交流合作,研究成果成功运用于柴达木盆地锡铁山铅锌矿、广西百色河百高速隧道项目、山西保德煤矿采空区项目、陕西凤县二里河铅锌矿、山阳县夏家店金矿等,取得了显著找矿成果。地-坑广域电磁法等创新技术在塔吉克斯坦塔中矿业示范验证,解决高精度大深部探测难题成效明显,相关研究成果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打造创业高地 全力“筑巢引凤”

一直以来,该公司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战略资源”理念,大力引进地质、物化探、测量等专业技术人才,努力将人才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同时,以郭文波创新工作室、地球物理科技推广工作室等科技孵化平台为基础,集聚和培养了一大批高水平科技人才。近3年,该公司联合中南大学培养在职博士生1人,参加西北有色地矿集团博士后项目1人,培养高级工程师5人。

据了解,郭文波创新工作室成立于2019年,下设电磁法、重磁法、航空物探、井中物探等4个专项小组,针对我国西北地区地形地貌复杂、生态环境脆弱等情况,主要开展绿色、高效、精准、大深度探测技术创新研发工作。该工作室有核心成员15人,平均年龄39岁,其中,青年技术人才9人,青年技术人才中高级以上职称5人、博士2人、硕士4人。

该工作室核心成员、工学博士、陕西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代表陈靖动情地说:“我见证了公司在改革创新中的发展变化,我个人也通过十几年的工作历练,在平凡的技术岗位上加速成长,身处公司创新发展的舞台中央,实现了作为一名青年科技工作者干事创业的梦想!”自工作室成立以来,青年科技人才当先锋、挑大梁,攻克了一项项技术难关,变“卡脖子”为“杀手锏”,由“跟跑者”变“领跑者”,以实干实绩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圆满收官书写了一份亮丽答卷。

日前,该公司中国西北特殊景观区深部资源探测创新团队成功入选陕西省2021年“三秦学者”创新团队。对此,郭文波介绍说:“我们公司高度重视人才工作,瞄准国家和陕西省重大战略需求布局,大力培养领军人物和优势科研平台,在科研经费、实验室建设、职位进阶、职称认定、培训交流、薪资福利、生活服务等方面为科研人才提供了全方位的便利条件和鼓励措施。”该公司还积极为科研人才搭建施展抱负的平台,探索制订量化评价标准,聚焦实绩、优胜劣汰,使公司成为人才汇聚的“洼地”、创新创业的“高地”。

3年来,该公司认真落实“可衡量、可考核、可检验、要办事”的改革要求,聚焦科技创新,为未来赢得发展先机。接下来,该公司将主动抢占地球物理勘探领域创新前沿,勇攀科技研发高峰,以科技创新引领企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杨净茹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ehengwan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