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理工大学实现铜尾矿变废为宝
2022年07月14日 15:7 3210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科技创新
本报讯 日前,江西理工大学战略金属高效回收与综合利用团队拥有的铜尾矿“电控浮选脱硫——分质提硅”制备硅质原料及“纳米晶核诱导”制备蒸压加气混凝土两大核心技术,获得了2021年度江西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据介绍,历时6年时间,江西理工大学战略金属高效回收与综合利用团队与江西省建筑材料工业科学研究设计院、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城门山铜矿等单位进行合作,突破了将铜尾矿变废为宝的技术难题,产出的硅质原料可替代被誉为“水中软黄金”的河砂,并成功制备出蒸压加气混凝土。该产品在相关企业应用后,缓解了尾矿堆存和河砂过度开采带来的环境和社会问题。
河砂是重要的建筑原料,由于巨量需求和诱人的暴利,导致河砂遭到无序开采,严重破坏了流域生态环境。
2016年,在一次实验中,该团队核心成员严华山发现铜尾矿富含二氧化硅,与河砂的主要成分一致,于是他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如果能利用铜尾矿替代河砂作为建筑原料,既能缓解河砂开采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又能避免尾矿堆存带来的环境污染和安全隐患。”
带着这一想法,经过大量调研后,严华山发现,要想实现铜尾矿“点石成金”,用铜尾矿替代河砂作为建材利用,还面临“硫高硅低”和“强度不足”两大难题。为进一步推动生态环境建设,将战略金属高效回收利用,该团队踏上了漫长而艰辛的科研攻关之路。
在研发期间,该团队遇到了浮选脱硫后尾矿脱水困难瓶颈。为跨越这道技术“大坎”,团队成员每天伴晨曦而来,踏星辉而归,翻阅文献,一遍又一遍重复进行实验。当发现利用分级脱水能有效解决尾矿脱水难题,大伙儿信心倍增。
在利用“电控浮选脱硫——分质提硅”技术将铜尾矿制备成可替代河砂的硅质原料的基础上,该团队联合江西省建筑材料工业科学研究设计院开辟了铜尾矿建材利用新途径,成功研发出铜尾矿硅质原料“纳米晶核诱导”制备蒸压加气混凝土技术,可大幅减少河砂的使用。
拥有了新技术的江西理工大学团队人员在完善技术的同时,不断与企业沟通交流,最终,该技术被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城门山铜矿和江西万铜环保材料有限公司应用,通过实践,保证了矿山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现已处理铜尾矿179.8万吨,获得硫精矿3.4万吨,累计生产硅质原料108万吨,可制备A3.5B06级蒸压加气混凝土,实现了铜尾矿的高效综合利用。
科技创新,服务发展。江西理工大学战略金属高效回收与综合利用团队把理论融入实践,把作品写在了祖国大地,把挑战贯穿始终,让发展实绩更有“质感”,奏响了“科技先行,强国有我”的时代强音。
(曾申有 张露)
责任编辑:杨净茹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ehengwan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