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韶华 行则将至:记郑州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六冶BIM中心民建工程主管李庆铠
2022年06月08日 16:37 2416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科技创新
李庆铠,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第六冶金建设有限公司BIM中心民建工程主管,是一名90后小伙子,今年是他参加工作的第七个年头了。本着“不负韶华,行则将至”的信念,李庆铠立足本职岗位,锐意进取,在工作中敢拼敢闯、敢趟新路。经过资料员、技术员、造价员、技术负责人、BIM应用主管等多个岗位历练的他,每次都能快速适应,迅速成长。2021年,在河南省郑州市第18届职业技术运动会“BIM应用工程师职业技能竞赛”中,李庆铠从几十名选手中脱颖而出,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他也因此被评为“郑州市技术状元”,获得了郑州市五一劳动奖章。
业精于勤而行成于思
2020年初,李庆铠来到六冶BIM中心工作。该中心是一支讲团队、讲实战、讲创新、讲拼搏、讲奉献的技术团队。
当时,无论是BIM理论知识,还是建模、工艺软件实操经验,李庆铠与其他同事相比差距都很大,他也因此压力倍增。白天,他在按时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虚心请教,跟着同事学习BIM建模;晚上,他通过网络寻找各类专业教学视频,一学就到深夜。在他的办公桌上摆满了专业书籍、学习笔记。付出终将有回报,通过半年多的学习,李庆铠已经能够得心应手地操作Revit、广联达系列、鲁班系列、Tekla等软件。
学无止境,不进则退。勤奋扎实工作之外,李庆铠不断提升自己的学历和知识水平,让业务技能更扎实。2021年,他顺利取得郑州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硕士学历,同年,取得了市政工程二级建造师资格证书。
一步一步的积累,无数个日夜的付出,如今,在基于BIM技术解决民用建筑领域的结构、暖通、电气等复杂问题方面,李庆铠已驾轻就熟,逐步成长为六冶BIM中心核心骨干、公司民建工程BIM应用的“领军”人物、中铝国际六冶广联达应用负责人。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
BIM团队的工作不仅仅是建模,利用好BIM技术进一步推动各项施工任务也是BIM中心人员要面对的问题和需要攻克的难关。
在该公司新乡高铁片区城中村改造项目、安徽皖北医院项目建设初期,李庆铠和团队提前对项目进行建模,利用BIM可视化的优点,通过自行建立BIM模型对设计图纸进行深化,及时发现施工图纸存在的问题,出具审核报告、进行反馈,再根据反馈意见,及时更新完善BIM模型。在六冶洛阳瞿家屯城中村改造、长葛城投知阅城等多个项目的BIM应用服务过程中,李庆铠主导解决了在项目设计阶段、施工准备阶段的技术问题,并基于精细化的建筑模型向施工阶段提供准确数据,为工程建设下一步施工管理、成本控制创造了有利条件。
李庆铠善于将专业理论和实践充分结合,将工程疑难问题通过技术手段解决并进行梳理。实践出真知,多年的实战经验让他总结出了从投标阶段的BIM应用策划,到项目实施过程应用点与现场结合,再到最终的数字化移交的全过程管理思路。截至目前,李庆铠带领BIM民用小组,共完成技术服务产值约150万元。
不断创新创效,是李庆铠所追求的目标。经过潜心钻研,他完成了1项部级工法、3项企业级工法编制,并发表了多篇专业技术论文。2020年,李庆铠第一次代表六冶公司参加“中铝国际杯”三维数字建模大赛,凭借出色的发挥,获得了第二名;2021年,在河南省郑州市第18届职业技术运动会“BIM应用工程师职业技能竞赛”中,他从几十名选手中脱颖而出,获得第一名。
授人以鱼亦授人以渔
对于施工企业来说,BIM技术是一项新的革命。为大力推广应用BIM技术、加快BIM技术人员的培养,让各项目部员工真正意识到BIM技术是辅助项目生产的一项重要工具,李庆铠积极开展BIM应用类软件的培训及推广。在他主要负责的民用建筑板块BIM应用新技术开拓与管理领域,李庆铠将自己在学习实践过程中的经验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大家,线上、线下累计培训人数达400多人次。
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李庆铠经常到施工一线现场,直接对重点项目进行技术服务,及时高效地解决BIM应用的问题,提高了该公司各二级单位BIM人员的技术水平,强化了BIM技术与项目的结合;为该公司和各项目部培养了一批懂BIM、用BIM的复合型人才,他的综合能力也在BIM知识输入和输出的过程中不断得到提升。
今年以来,他多次代表BIM中心参与公司级的营销工作,尤其是在民建项目投标过程中,他牵头编制的技术标增添了BIM应用策划、可视化的施工技术方案等章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项目中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在技术变革翻天覆地的当下,李庆铠始终不忘初心,密切关注行业发展热点、难点,不断提高自身技术技能、持续创新创效,为推动六冶公司科技创新、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贡献着青年的智慧和力量。
责任编辑:杨净茹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ehengwan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