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0”到“1” 匠心打造
2020年05月15日 13:11 1914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科技创新
—— 记中铝贵州企业劳动模范欧涛的电动阳极车研发之路
在中铝贵州工服公司一间十几平方米的创新工作室,一支13人的团队,成立不到两年,完成创新性研发课题12个,获得发明、软著、实用新型、外观等14项专利成果,工作室还被贵州省有色冶金工会评为 “创新工作室”和“工人先锋号”,所负责的“电动阳极车研发”项目获“2019中铝集团QC成果一等奖”,研制的四块极和六块极电动阳极车填补了国内铝行业特种阳极车电动化的空白,并被贵州省推荐参加2019年北京创新产品国际博览会,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从无到有,是什么让这个团队在短短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取得如此亮眼的进展,这离不开创新工作室的“领头羊”——中铝贵州工服公司产品研发中心主任、中铝贵州企业2019年度劳动模范欧涛。
永不服输 越挫越勇
2019年欧涛负责研发电动阳极车项目时,没有相关文献的支持,缺乏电动车制造经验,这让很多人都不看好这个项目。但是欧涛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遇到难题,召集团队开展头脑风暴,带着团队进行反复试验……回忆起研发的那段时间,欧涛感慨颇深。
从零开始研制,遇到很多的问题,电动阳极车抗电解强磁场就是其中一个关键的技术难点。那时的他为了攻克难题,一边查阅大量资料,拜访数位国内知名大学的专家学者,足迹遍及北京、上海、南京、沈阳等12个地区,一边带领研发攻关组进行抗磁场试验,材质从铜、不锈钢到碳,选取了十余种不同的材质,一次又一次调整。为了得到准确的试验数字,达到抗磁场的目标,他常常工作到深夜一两点,白天他又会出现在研制一线。同事们都说:“欧涛骨子里始终都有这样一股劲头,不服输,肯钻研。”在他的带领下攻关组就像寻找适合灯丝材料的爱迪生一样,屡败屡战,越挫越勇,不将一次的不成功看作失败,而是把它当作向成功又迈进了一步,在进行几十次甚至上百次的实验后最终克服了这个难题,在短短的一年时间内成功研发出首台四块极和六块极电动阳极车并交付客户使用,填补了国内铝行业特种阳极车电动化的空白。
一心钻研 心无旁骛
在六块极电动阳机车的研发过程中,欧涛一心扑在工作上,整整两个半月没有休息的时间,甚至没有周末的概念,他的身影时刻出现在电动阳极车的试制现场。为了抢时间赶进度,欧涛倒排工序时间节点,与团队成员常常工作到深夜将很多原本需要一周的工作量进行压缩。不仅如此,作为产品研发中心主任,欧涛在推进产品快速研发的同时,还负责对纯电动阳极车的使用数据进行收集,通过对客户使用反馈和厂区情况的实地调研,从台班情况到运输里程,电池容量到充电时间进行优化,每一台电动阳极都是根据客户的需求及实地情况进行定制化生产。忘我的工作让他成为了一个实足的“工作狂”。同事们都说:“欧主任一年365天,两百多天搞研发,一百多天在出差。”但是作为儿子、丈夫和父亲,他却满含着对双亲、老婆和孩子的亏欠。扎根在研发一线,出差与加班成为他的工作常态,家中的事情几乎顾不上,教育孩子、照顾老人,料理家务全靠妻子一人,常常答应好家人的事也因为出差、工作上的事情而变卦,是家人的理解与支持让他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研发中心。
善用平台 传帮带培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欧涛深知,新产品的研发需要团队的力量,不能仅靠个人单打独斗。
2018年8月,贵铝工服公司成立了劳模创新工作室“欧涛双创工作室”。作为工作室带头人,欧涛在电动阳极车的研发中,发挥工作室培养人才和团队的平台作用,积极做好传、帮、带工作。
近两年,欧涛的团队中新增了几名大学生。他将这些刚参加工作的青年员工当成未来的希望,尽力给予关心。为了帮助尽快成长,欧涛为他们制定了专属的职业生涯规划,从理论学习、现场指导、独立锻练、定期总结,详细安排每周工作和学习内容。欧涛常对他们说“纸上得来终觉浅,要想搞好研发工作,就要做到多学,多看,多思,多问,在学中做,在做中学。”
龚仕杰在大学里学的专业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去年7月毕业来到贵铝工服公司工作。刚到工作室时,他总感觉,真正干起实际工作来,没有书上说的那么容易。“后来跟着欧主任跑现场,在他的耐心指点下,学到了很多技术和知识,让我少走了很多弯路,实操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现在我能独立负责一些小项目了呢!”龚仕杰说。
欧涛常常与项目组人员一起分析遇到的技术问题,毫无保留地将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传授给别人,既带动了团队共同进步、共同成长,又推动了研发工作。在他和老员工的带领下,工作室现在已有多名技术人员能够单独承担技术课题,团队人员也从当初的5人成长到了13人。
孜孜不倦、追求卓越,是新时代劳模精神所在内涵。在创新推动转型发展的路上,欧涛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2020年,欧涛打算带领着团队,努力实现电动阳极车成果转化,为企业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吴奇)
责任编辑:李幼玲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ehengwan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