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何继善莅临西北有色地矿集团讲学
2019年04月09日 10:53 1693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科技创新
本报讯 3月12日,2018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何继善,以及湖南继善高科有限公司凌帆博士,受邀来到西北有色地矿集团讲学。何继善还受聘成为西北有色地矿集团地球物理院士专家工作站进站院士。西北有色地矿集团董事长秦西社、总经理高菊生出席培训,集团本部有关部门负责人和下属单位技术人员参加培训。
何继善简要介绍了广域电磁法的由来,站在学习-实践-超越的高度,系统阐述了广域电磁法在深地探测领域的理论和技术优势——实现了探测深度由1.5km到8km的跨越,并结合国家深地探测战略目标,展望了广域电磁法的潜在价值及未来的应用范围;凌帆博士从理论和应用两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广域电磁法的技术优势,通过多个案例分析,形象展示了广域电磁法的应用价值和广阔前景。
何继善及其团队历经20余年的艰难攻关,研制的广域电磁勘探装备,攻克了传统仪器精度低、干扰大、工作效率不高、深部探测能力不足等难题,打破了欧美国家在高端电磁勘探仪器方面对我国的长期垄断,为提升我国地球物理技术装备水平、实施“深地探测”战略作出了卓越贡献,该项目荣获2018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西北有色地矿集团作为我国有色地勘行业的代表,拥有60余年的奋斗历史,为陕西省乃至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该集团在当前地质“冷冬期”逆势而为,主动求变,聚焦地质主业,相继召开了加强地质工作会和地质工作推进会,凝聚全局之力,集中核心要素,完善激励机制,以地质主业带动多业并举,掀起了新一轮地质找矿热潮,并在已有矿山深部及外围扩大找矿、接续增储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但仍面临深部找矿依据不充分、方向不明确、传统方法手段有效性不足等瓶颈问题,开辟“第二找矿空间”、扩大深部资源供给急需先进勘查理论与技术方法支撑。通过“广域电磁法”理论、技术与传统勘查手段间的融合与协作,开展矿区大深度精细探测,切实发挥好新时期科技创新在地质勘查工作中的示范、引领作用,有助于实现深部找矿突破。
该集团董事长秦西社表示,新形势下,西北有色地矿集团将继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向深部进军,集聚先进技术、高端人才等核心要素,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开展绿色勘查,走好“地矿一体化”特色道路,以更大、更好、更多的找矿成果,为集团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提供坚实的资源保障。
(杨猛 代军治)
责任编辑:杨净茹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ehengwan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