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圆集团技术创新提案工作机制成效显著

2018年06月29日 14:17 2850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科技创新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技术创新势在必行。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在锁定目标后如何选择正确途径和方式也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一家大型民营企业,山东方圆有色金属集团要如何有效推进技术创新是个不小的难题。

“分银废水环保利用”“金还原后液循环利用”“制酸转化余热回收利用”“电积脱铜槽自动喷水”……来自生产一线职工和技术中心的工程师们纷纷为方圆集团技术创新建言献策。新时代下,方圆集团积极拓展技术创新形式办法,大力探索推进技术创新提案工作机制,发挥全员创新的主体作用,与时代发展“合辙”,与企业发展“合拍”。

铆足干劲,快马加鞭推动技术创新提案落地实施今年年初,方圆集团技术中心以实现生产系统简易自动化、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提高集团技术创新能力、切实解决生产系统问题为主要目标,主动出击,挖掘较有潜力的技术创新项目、制定创新提案。短短几十天的时间,已有几十项提案陆续提报,涉及生产系统的方方面面。好的开局为整个技术创新提案工作营造了良好的创新工作氛围,广大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有了进一步提高,转变了以前想而不敢做、想而不能做的情况。同时,工程技术人员盯现场、找问题的干劲也更足了。

方圆集团技术中心副主任侯鹏告诉笔者,“分银废水环保利用” 技术提案已经进入实施阶段,主要解决稀贵分厂产生的部分环保废水。该项提案将分银工序产生的废水用于分厂湿法车间淋洗塔的循环液,利用亚硫酸钠吸收分金工序产生的氯气、利用溶液中的氢氧化钠中和酸雾。据了解,该项提案每天可节省氢氧化钠1.0吨,减少废水产生量20立方米,每年节省成本200多万元。

疏通流程,规范发展创新管理机制应运而生技术创新不仅要有良好的环境和氛围,更要有完善的管理机制,并通过规范的创新管理办法进一步建立集团内部创新提案机制,以此形成良性循环。俗话说,牵一发而动全身。技术创新提案,并非简单地解决单个问题“点”,还涉及系统性、流程性的“面”,因此如何制定创新管理办法显得尤为重要。方圆集团副总经理、总工程师王智多次组织技术负责人、技术骨干开会研究讨论,并邀请人事部、总经办等相关人员出谋划策。他们从技术创新源头着手,结合集团实际情况,进行统筹考虑,保证管理办法的公平、公正、公开。

据了解,本次创新管理办法采用动态管理原则,创新建议、提案等均实时申报、实时受理。创新项目实行动态考评,一季度一申报,一季度一考评、奖励。灵活性的申报、考评、奖励机制极大激发了全体员工技术创新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但灵活性不等同于随意性,在初步起草的管理办法中,严格的流程规章、规范的项目评审以及一系列完善的推动机制已经初见端倪,让人翘首以盼。

提质增效,创新发展实现企业增产员工受益技术创新需要激励。技术创新提案的落地,打破了基层员工和相当一部分骨干墨守成规、“小打小闹”,满足现状的情况。“谁提案,谁负责”,给广大员工提供了广阔的施展平台。再次让创新力量成为企业新旧动能转换的主力军,在推动企业提质增效的同时,创新提案人可享受到一份丰硕的“红利”,真正实现了企业与员工的同受益、共盈利的局面。

对于成绩突出的创新项目,除按规定进行奖励外,还将作为通报表扬、提薪、晋升的重要依据,为敢想、敢提、敢做的广大员工提供了一条实实在在的“康庄大道”。

技术创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有一个孕育、生长和提升的过程。作为民营铜企的行业佼佼者,方圆集团围绕技术创新,依靠全员参与,小步快进,积小胜为大胜,在推动企业提质增效、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道路上做出了诸多有益探索,力争早日实现技术创新目标。(高尚)

责任编辑:杨净茹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ehengwan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