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总承包,设计企业如何转变角色?
2017年09月04日 13:20 74958次浏览 来源: 中国建设报 分类: 建设工程 作者: 邓铁军
工程总承包是国际通行的建设项目组织实施模式,2010年以来,国际工程中近一半的项目采用了这种方式。
工程总承包模式下,承包单位少、合同关系较简单,缩短了招标时间;业主只需对整体的、原则性的事项进行管控,减少了协调时间与费用;质量事故责任明确,可减少业主与承包单位之间的纠纷;业主介入项目的程度比较浅,有利于调动总承包单位的积极性。工程总承包较传统承包方式优势明显,为了实现科学决策、降低风险,越来越多的业主主动放弃原有自主管理模式。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提升工程总承包能力也成为设计企业的一大迫切需求。在工程总承包模式中,只有设计资质的设计企业须将项目中的施工业务依法分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的企业并对分包工程承担总包的连带责任,同时还承担了很多在传统模式中归属于建设单位负责的事项,包括设计单位与施工单位之间的协调管理、设计与施工的接口管理。这就要求设计企业必须优化资源、创新整合,适应角色的转变。
打造内部环境,提升总承包能力设计企业承接工程总承包项目主要面临四大风险:一是质量、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责任风险,二是控制建设工期与工程总价的目标风险,三是适应建造条件、协调项目关系、控制工程变更的合同风险,四是调整组织结构、专业人才重组、履约保证与财力支撑的管理风险。为规避各种风险,设计企业需要建立覆盖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体系以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以保证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能够满足合同及相关方的要求。同时,还应建立覆盖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全过程的项目管理体系,实行项目经理责任制和项目成本核算制,以提高项目实施的效率和效益。
设计企业还要构建良好的内部环境:建立项目总承包管理机构,健全组织体系;建立限额设计机制,健全造价编制与控制手段;加强财税管理,加速资金流动,强化银行信贷评级,增强履约实力;对设计人员进行有效分流与角色定位,培育从事总承包管理的适应性,创建工程总承包投标竞争条件。同时,高度重视项目经理及项目控制、设计管理、采购管理、施工管理、合同管理、质量安全管理、风险管理等方面人才的培养,并在项目实践中锻炼人才、培育人才。此外,设计企业还要加强对分包企业的跟踪、评估和管理,通过先进项目管理软件、信息网络平台和数据库提高管控水平。
构建外部环境,引导市场健康发展推进工程总承包,需要构建与之相适应的外部环境。良好的外部环境是设计企业从事工程总承包的前提。
建设主管部门应建立健全工程总承包项目招标投标管理办法与评价体系,健全施工图审查、过程验收、交付与竣工验收审签等全过程管理制度,确保各方责任主体履行职责,防止工程总承包实施的变形与走样,以引导工程总承包市场的健康发展。银行、金融机构应对设计企业从事工程总承包业务予以支持和帮助,为其建立履约保证与项目施工流动资金贷款授信机制,解决设计企业资金周转的困难。建设单位应健全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与设计咨询机制,建立专业化的项目管理与设计施工监控体系,按照法律法规和相关技术规范标准,科学并有效地确定建设规模、建设标准、功能需求、投资限额、工程质量和进度等标准与要求,为项目全过程的有序管理创造条件。对于政府投资的工程总承包项目,财政与审计主管部门应健全工程合同总价包干机制下的项目初期、过程与竣工阶段的投资评审与审计办法,改进工程竣工结算评审制度,既使其履行经济监督职能,又使项目业主单位切实履行合同。
责任编辑:罗娜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ehengwan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