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规矩那些事:漫谈规矩和安全的逻辑关系

2016年10月24日 8:26 3391次浏览 来源:   分类: 建设工程   作者:

  《孟子·离娄上》有云:“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原意是说如果没有规和矩,就无法制作出方形和圆形的物品,后来引申为人们在做事和处理问题时必须要遵循的行事标准和行为规则。笔者以为,从小处来说就是办事要照章办事;从大的方面来说,就是提醒人在社会上要遵守法纪,不做出格的事情。
  笔者长期工作在建筑企业,一讲到规矩,首先浮现眼前或充斥于脑海中的就是关于安全方面的各种规矩。笔者曾经把自己所在企业制定的各类安全标准、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手册等类似的汇编材料进行了规整,全部摞起来超过了一米多高,洋洋洒洒,分门别类,可以说建筑企业对安全管理立的规矩体系最全,内容也最完善,要求最到位。据了解,其他建筑企业与笔者所在的企业也大同小异,各类安全规范很明确,规定很到位。
  要说建筑业的安全规矩已经立的够多了、很全了,为什么建筑业还是不断会发生安全事故呢?据有关资料显示,近几年在全国发生安全事故的高危行业中,建筑业始终处于高事故发生率的前列。这就出现了一个错误的逻辑,为啥建筑安全管理有了那么多规矩,还是安全事故频发?难道是规矩本身出了问题?
  其实,答案是不言自明的——关键是“守规矩”出了问题!所以古人所说的“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其实是包含了两个逻辑层面的关系:一是要有规矩,二是要守规矩。目前,大多数企业在安全管理上也可以说步入了一个误区,一方面大量地立规矩,出办法,另一方面是规矩出了也就出了,实际工作上该怎么干还是怎么干,没有“依”规矩办事,这样的管理不出问题才怪呢。
  笔者曾经到一个工地参观,现场正在大干。可是让人不能接受的是,现场操作的很多民工因为天气太热,有的干脆光着膀子,有的像在农村干活一样穿着拖鞋,有的不戴安全帽,可以说农民进城了还是过去的老习惯——怎么随便、怎么舒服、怎么自由就怎么来,没有一点安全规矩意识。笔者曾问过现场负责人:为什么不教育整改?答曰:人家习惯了,改不过来了。这种解释让人很无语,但可以不夸张地说,这种行为现象绝不是某一个工地的现象,在很多施工现场都会有类似的行为。那位现场负责人的话倒也是实话。
  所以,笔者有时候在想,规矩固然很重要,但是有了规矩如果不能照着去办理,那样的规矩就等同于没规矩。所以,如果说规矩是一张网,那么如何把这张网支撑起来使其发挥作用就显得更为必要。因此,笔者以为,立规矩只是事物的前提,守规矩则是成事的关键。
  回到建筑安全管理的主题,笔者以为,建筑企业应该走出一个误区,那就是不能一门心思在那闭门造车,一个接一个地出台这样那样的安全管理办法,而应该把安全管理的重心放到守规矩、抓落实上来,放到把已经立好的规矩有效实施上来,放到不开口子、照章办事、养成守规矩的好习惯上来。规矩立而不行,其实和没规矩是没有两样的。

责任编辑:罗娜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ehengwan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