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存峰:发展光伏应因地制宜、多产融合
2016年01月21日 15:23 2887次浏览 来源: 中国经济网 分类: 光伏
以下是发言全文: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好,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因地制宜,多产融合,光伏发电综合开发模式的探索,简单回顾一下,光伏从2012年开始大规模研发,单体占地面积很大,(600亩/20兆瓦),20MW投资越16亿,年产值约0.28亿,设备多异地集采;单位面积固定投资面低,对当地税收贡献有限,光伏发电项目已由最初地方政府“竞相招商引资,区域投资上,竞标申请投资”,其实在这个时间,我们思考发展光伏意愿跟当地政府关心的东西结合起来,实现大家多方供给,我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有代表性的项目,在云南也做得比较好的。
云南富民特色农业产业区一规划创新,我们公司原来是中国环保集团,中间跟农业结合方面比较早,我们2012年做了项目,随后新闻联播也进行了我播放,我现在回想起以前,在河南、山东的农田也做了试验,那时候技术效果不好,我们真正去实现两个产业,农业产业园它的问题很多,确实需要发一些功夫,在此基础上,我们2013年末开始,整个公司跟农业结合达到了一定规模,这时候经济性问题,跟农业部门之间到底有什么经济障碍,增加两块钱、三块钱不是问题,但是到了150兆,那时候开始尝试性区域开发,不要只是局限越光伏发电,要把产业进行专业规划,每个地方多种产业的有机结合,这个示范项目在昆明西北富民县,在一条农家乐旅游线上,我们做了综合的选择,拉有光伏的区域之外,真正建立起来了,现在采摘园刚刚有一点规模,在整个同村进山的项目做了旅游农家乐的设施建设。
首先这个项目的持续性,然后是地方政府支持,从目前示范情况来看,从2012年在青岛做了全国第一个项目,当你达到一定规模以后,你在什么样降水、采光、土壤之下能够持续发展,变成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在这些东西上面我们交了很多学费,在山东青岛等地方摸索了很多做法经验。设计的专业,专门做光伏的设计不够,对多种能源的使用,以及水的问题都变得非常有挑战性,但是也正是希望进行综合开发的理念支持下,我们持续不断,通过技术也慢慢积累了团队经验,最近这几年国家相关政策出台,农村和集体所有土地使用的变化,国家现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农民种出来的菜经过专业指导和管理,你还得管销售,在这种模式上也有一定的探索。我们在富民县的项目,也得到了富民县政府的支持,我们之间有一个和谐的合作态势。我们跟县上的合作可能在电源电不断扩建的情况下,从技术上和经济上有一定的支持。光伏发电多产融合的探索,真的做到农业光伏是很有成就的。我刚才简单介绍了富民县的项目。
除了农业方面,对于生态修复,虽然有一定的差异,但是通过与政府之间的合作开发,确实有一定的改善。这是现场的照片。下面我跟大家分享一下案例分析,我们在城市里开发建设的项目,一个污水处理厂首先是24小时工作,污水处理厂50%是电作用,能源消耗的状况,用电量非常大,具备了用能调节,只要解决了一些问题,就基本符合了我们研发的点,我们现在通过各种优化达到了很大的系统,这是业界都很关注的一个项目。我们期待着在一些领域里,能跟各位行业专家探讨交流。
责任编辑:李峒峒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ehengwan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