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好之下 光伏业需提高“造血”功能

2015年04月30日 9:57 2493次浏览 来源:   分类: 光伏   作者:

  自2014年下半年以来,光伏行业可谓是利好不断,并在近期达到“高潮”——国家能源局正式下发《2015光伏发电建设实施方案》。方案明确指出,2015年下达全国新增光伏电站建设规模1780万千瓦(17.8GW)的目标,各地区2015年计划新开工的集中式光伏电站和分布式光伏电站项目的总规模不得超过下达的新增光伏电站建设规模,规模内的项目具备享受国家可再生能源基金补贴资格。17.8GW的目标远大于此前国家能源局在征求意见时发布的规模。国家能源局曾在今年2月发布的《2015年光伏发电建设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中,拟定2015年全国新增光伏发电并网容量目标为15GW左右。对此,业内人士指出,今年的计划大超市场预期,对于光伏行业发展的提振作用相当明显。
  利好:光伏业发展再创新高峰
  2015年以来,中国光伏目标新增装机量不断刷新高点,同时,2015年也是中国能源“十三五”规划和可再生能源“十三五”规划编制的关键时期,这将对2020年前后的行业发展将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纵观光伏行业发展,当前光伏行业正迈入一个新的增长期,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秘书长王勃华在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预计到2030年之前,年新增光伏装机量将达到35吉瓦以上,市场潜力十分巨大。与此同时,当前光伏技术创新进入活跃期:普通电池高效化,多晶硅电池转化效率已经超过了18%;另一方面高效电池加速产业化,高效电池占比已经超过20%,PERC技术、IBC技术等进展都在加快,接近或正在导入产业化。
  在政策方面,继国务院将光伏产业列入2015年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重点目录之后,发改委、能源局联合发文提四项措施改善电力运行管理,促进清洁能源多发满发。在编制年度发电计划时,优先预留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机组发电空间,并鼓励清洁能源发电参与市场。
  与此同时,为进一步推动光伏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持续加强行业管理,提高行业发展水平,工信部日前也对《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进行了修订,对光伏制造企业的生产布局和项目设立、生产规模和工艺技术、资源综合利用及能耗等提出具体要求。此外,年初国家电网推迟公布的新版分布式光伏并网促进政策也有望在近期出台。
  行业方面,国家能源局4月20 公布2015年1季度光伏新增装机5.04GW,占2015年新增装机总目标28%(17.8GW),其中,新增光伏电站装机容量4.38GW,新增分布式光伏装机容量0.66GW。民生证券分析师认为,今年一季度装机量5GW超市场预期,去年前三季度装机仅3GW,今年能源局目标17.8GW目标将大概率超额完成,全年装机量20GW可期。中金公司也认为,2015年光伏新增装机存在上行空间,同时下游需求强劲,有望提振整个光伏产业链。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2015年中国肯定会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一装机大国。
  对此,国内光伏业巨头——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认为,除了政策方面的利好之外,国内市场不断扩大及科技创新在推动光伏产业稳健发展中起到了火车头的作用。他表示,技术革新推动了光伏发电的效率提升、成本下降和生产过程的绿色化,储能、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石墨烯新材料等相关产业的技术发展,也为光伏创造了新的发展思路和机遇。
  出口:光伏业发展新机遇
  据国家能源局数据,一季度新增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达5.04GW。据了解,该数据已经接近2014年全年新增装机容量的一半。对此,光伏业内专家认为,这主要应归结为以下三方面原因:一是中国市场正式启动,前几年中国电站大规模兴建以及近两年分布式电网的大规模推广,对整个光伏市场需求的拉动较大;同时,中东等新兴市场近年增幅较大,目前,澳大利亚、日本、泰国、印度已成为重要光伏市场;此外,光伏企业本身技术进步,可有效压缩成本,调降价格,也是光伏产业逆势回暖的原因之一。
  “去年价格在63美分~65美分/瓦左右,今年每瓦下降了8美分~10美分左右,未来仍有进一步下降空间。”天合光能亚洲及中东新兴市场销售副总监徐雨峰说。
  对光伏行业未来的发展形势,多位专家表示乐观。据悉,2015年国内光伏电站建设总规模将达18GW,同比增长70%。结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亚投行等利好,预计光伏行业的景气度有望延续。
  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中国新能源产业研究院顾问王会东预计,2015年~2020年,全球太阳能新增装机容量可望达到369吉瓦。全球光伏产业正在开启新一轮景气周期。
  这对于总产量占到全球一半以上的中国光伏企业无疑是重大利好。“目前的光伏发电价格,在许多欧美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已经可以实现平价上网了。”多年从事光伏行业研究,现任天合光能媒体总监的叶超表示。
  特别是结合“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来看,业内人士认为,价格的下跌,新能源政策的利好,国内光伏产业拓展海外市场,尤其是东南亚、印度、中东、中亚等“一带一路”沿线的发展中国家市场,已经具备先发优势。
  销售:从B2B到B2C的转变
  虽然近一年来,光伏行业整体已经从低迷走向辉煌,但是从目前光伏行业整体的发展态势来看,光伏行业制造端利润率较薄,光伏产业链上相关公司的净利润绝对值不高,多数光伏行业企业日子偏紧等问题依然困扰着整个行业。对此,叶超说:“光伏行业现在明显分化,前些年一直产能过剩,从2013年开始到现在,这波复苏表现出来的特点是分化,有品牌,有规模的龙头企业,开工率不断提升,有些大企业现在已经满产,甚至要找一部分人来做OEM了,但是中小企业不断在倒闭。”
  据了解,以往光伏产品销售主要是B2B的形式,卖给发电集团,未来随着国内分布式光伏市场的启动及海外光伏市场的发展,光伏产品将更多的是面向居民分布式市场,销售模式也将从B2B走向B2C,在这个过程中,光伏行业企业的品牌效应将受到考验。据业内专家预测,最终光伏产业很可能会像彩电行业一样,从一两百家企业,优胜劣汰,整合成五六家有品牌效应的企业。
  但是就目前光伏行业整合来看,其依然处在尚未完成的阶段,也就是说,本轮结构调整还将继续。因此,光伏产业全面复苏的基础也还不稳固。
  挑战:光伏业造血功能待考
  虽然目前国家实施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给中国光伏行业拓展国际市场带来良机,但与此同时,中国光伏产业也面临着异常严峻的挑战。市场受政策影响过大、融资难、国家贸易环境不容乐观等问题也严重制约着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
  就国内情况而言,政府相关部门之所以大力扶持光伏产业,很大程度上是受国外“双反”的影响。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光伏产业的规模已经到了30个GW以上,然而国内的销量能力仅为2GW~3GW,也就是说,大量产品的销售依赖出口。而在欧盟、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对我国光伏产品进行“双反”之后,产品就没办法销售到国外,因此导致有约90%的产能是没有办法消化的,当时国家为了扶持拯救这个产业,所以制定了非常可观的补贴政策。
  同时,在经济新常态下,发展新能源、大力推广环保产业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模式,而光伏产业正应该是这个模式的生力军和受益者。
  但是,面对政策利好,光伏产业也不能一味乐观,发展模式需要做出转变,过度依赖政策利好等都是光伏产业发展的隐患。因此,卓创资讯分析师王晓坤指出,光伏产品应以内部消化为主,对外销量会越来越低。Salar zoom光伏亿家创始人刘昶表示,目前光伏行业的主要需求地已经改变,从之前的欧美已经逐渐变为中国国内、东南亚、日本。
  从国外的情况来看,政策风险仍不容小觑,“双反”威胁犹在。据了解,受日本2015财年上网电价补贴政策调整,英国2014年下半年关于装机量大于5兆瓦的地面安装光伏系统补贴政策变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双反”调查等综合因素影响,2015年我光伏产品出口预期约20吉瓦,低于2014年的22吉瓦。
  专家提醒,光伏企业在把握本轮海外机遇的同时,务必应先处理好“后院”的问题,统筹考虑国内外两个市场,针对当地市场的光伏产业情况、相关政策及国别风险等做好充分调研,注意投资回报周期与借贷期限的匹配,产品尽量走差异化路线,以技术和创新取胜,警惕可能出现的风险,切不可盲目为之。
  由此可见,我国光伏行业不管是在国内市场发展,还是去海外市场“淘金”,要想抢占市场,谋求发展,就必须练好内功。这样就算遇到政策风险,失去政策补助“输血”的时候,只要自身有“造血”的内功,也能取得很好的发展。

责任编辑:李峒峒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ehengwan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