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2009年电价调整全方位解读

2009年11月26日 8:51 7291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相关新闻


  电价形成机制改革是突破口
  在不少业内专家看来,此次电价调整可以算是政府为下一步电价改革投石问路,希望通过观察市场反应进一步调整电价改革方案。
  周大地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此次电价小调说明政府对改革还在酝酿过程中。吴敬儒则认为,此次针对价格方面的调整只能算是电价改革向前迈进的一小步,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电力企业部分亏损问题,同时观察市场反应。至于下一步如何调整需要进一步看此次电价调整后市场的反应而定。若能实现《关于加快推进电价改革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中的“三试点一放开”,优化销售电价分类结构,减少交叉补贴,建立起有利于节能减排,引导用户合理用电的销售电价体系,电力改革便迈进一大步。
  由于此次电价改革时值金融危机后经济复苏的温暖期,同时CPI、PPI均处于相对低位,很多专家认为是此次电价调整的推出正当其时。
  厦门大学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认为,此次能源价格调整出发点,一方面是我国资源价格长期处于低位运行,历史欠账太多;另一方面,现在是理顺资源价格的较好时机。随着宏观经济形势企稳回升,经济回暖,暂无通胀压力。
  然而,长期受制于电价偏低的电力行业在赞成此次调整动作的同时,希望加快电价体制改革的速度。
  吴敬儒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便表示,电价早就应该进行调整,长期售价低于成本,依靠政府补贴的运营方式是不可维持的。
  周大地也认为,电价调整议论已久,当前电价定价体系僵硬,需要尽快调整。在体系调整之前有必要对电价进行一些调整,并公布一些机制调整的方向。进入改革深水区,需要政府通过一系列小调整,尽快在机制方面做出动作。
  就资源要素价格长期偏低的角度上来说,大部分专家认为此次涨价反映了资源稀缺程度,有利于形成合理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
  在此次电价调整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也强调,资源产品价格充分地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供求关系和环境成本,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价格改革的方向是就要逐步建立由市场供求决定的价格机制。
  但也有人士表示担忧,一旦大规模价格改革实施,势必引起多种能源资源类产品价格上涨。对此,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价格改革等同于涨价,这是一种误解。改革的最终目的是改革不合理的价格形成机制,使其能够真实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和资源稀缺程度。
  推动节能减排快速、健康前进
  调整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电厂脱硫电价的加价标准和清洁的水电项目电价是本次调价的一个重要部分,其目的很明确,就是要理顺能源资源价格,节约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际上,这几部分均有“历史遗留问题”。受技术条件等因素影响,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一般高于常规能源。因此,在可再生能源发展初期,世界各国普遍采取财政、税收以及价格等扶持政策,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按照我国《可再生能源法》,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高出常规能源发电价格部分,在全国电力用户用电价格中分摊。
  据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在现行电价中,每千瓦时电已包含0.2分钱的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每年可筹集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资金约45亿元。但随着风电、太阳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的迅猛发展,现行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资金已难以支撑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需要。

 

[1] [2] [3] [4][5] 下一页

责任编辑:小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ehengwan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