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预期增强 推动期市九品种23日创新高

2009年11月24日 11:7 1280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相关新闻

  11月24日消息,国内商品期货市场23日再度爆发“做多”热情,所有品种均出现上涨。其中,棉花、大豆和铜等九品种创出年内新高,棉花期货收于涨停。持仓量大幅增加显示资金不断进场。
  此外,“期股联动”特征显著,股市中农业、黄金和有色板块联袂走强,涨幅分别达3.76%、3.13%和2.72%,位居A股板块涨幅榜第一、第五和第九位。
  业内人士认为,通胀预期不断增强,提振市场看多人气,整个商品市场表现出继续抬升势头。
  除早籼稻和小麦期货外,其余品种指数涨幅均超过1%,指数涨幅超过2%的品种达8个。其中,郑州棉花期货涨停,以4%的涨幅居各品种首位,郑州白糖、PTA和沪锌涨幅均超过3%。
  据统计,创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反弹新高的九品种主力合约是:上海期货交易所铜、铝、锌、黄金和天然橡胶期货品种;大连商品交易所的大豆(含一号大豆和二号大豆)、玉米期货品种;郑州商品交易所的棉花和菜籽油期货品种。
  此外,数据还显示,上海、大连和郑州交易所持仓总量各增加13.4万手、6.5万手和11.7万手,累计增仓量高达31.6万手,单日增仓幅度接近4%。
  商品飙升背后的三个因素。对于商品市场的强劲表现,分析人士认为主要归咎于三大因素:即美元汇率持续疲软,通胀预期强烈以及部分商品良好的基本面。经历连续两日的反弹,美元指数20日盘中从75.6附近再度回落至75附近,且存在继续向下探底的趋向,这是引发国际国内商品市场走高的一大原因。
  上海中期研发部副经理王舟懿指出,近期市场对未来通胀的预期愈发强烈,美联储官员11月20日当周表示仍将执行低利率政策,由此将导致资金投资商品的成本低廉,他们愿意继续通过商品市场避险。就全球市场而言,前期经济政策刺激的“退出机制”尚没有大规模出台的迹象,流动性充裕仍将在一段时间内维持。王舟懿认为,近期商品市场基本面对其价格作用并不大,主要是金融属性发挥作用。
  不过,在一些市场人士看来,金融属性只是工业品发挥主要作用,比如,贵金属和有色金属需求疲弱,但他们是比较好的通胀避险品种,而对于部分农产品期货品种,如棉花和大豆,却是良好的基本面作用的结果。以大豆为例,近期CBOT大豆走势强劲,两周内上涨幅度达100美分,23日期价已摸高至1060美分/蒲式耳附近,中国对美国大豆需求强劲,是大豆价格上涨主要因素,而国内棉花市场,同样面临着供需矛盾突出情况,这也是大连大豆和郑州棉花走势强劲的主要因素。

责任编辑:仁可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ehengwan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