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能源是中美目前最大的共同利益
2009年11月18日 9:10 3421次浏览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分类: 相关新闻
“这次的中美联合声明可以看作是‘第四个联合公报’,”黄靖在采访中告诉记者,“联合公报确定了中美双方全面合作的基础,具有前所未有的、十分重大的、跨时代的意义,重要性一点也不亚于以前的联合公报。”
而吴心伯表示,联合声明既体现了中美关系的广泛性和全面性,涵盖领域广泛,又突出清洁能源合作、中美两军交流以及文化交流几大重点。
黄靖是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资深中国问题专家,曾任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外交政策高级研究员。吴心伯是中美关系发展的重要见证人之一。在奥巴马首次访华前,两人均与中美外交核心圈有密切交流。
四个关键词
《21世纪》:从今天发布的中美联合声明来看,现阶段的中美关系呈现出哪些新特点?
黄靖:这次的联合声明中有几点需要重点强调。
首先, 在声明中对中美关系的定义是三个词——积极、合作、全面的。小布什在中美关系上使用过“积极”,克林顿说过“全面”,但是没有任何美国总统用过“合作”,更没有任何总统把这三个词用在了一起。
第二,双方除了要进行全面的合作外,而且要把部长级、领导人的交流制度化,制度化双方外长的年度互访、战略会谈等。第三,双方合作领域之广,联合声明中所涉及的合作包含了农业、工业、航空、航天、禁毒等各方面。第四,这次尽管没有具体的协议和看法,双方都同意要在哥本哈根会谈中取得积极的效果、并达成最终的法律协议。
这份联合声明说明美国已经接受了中国和平崛起的现实,愿意接受中国作为世界事务中的大国来平等看待。
吴心伯:特点可以用四个关键词来总结。第一个词是合作主导,以前我们经常讲中美关系是合作与竞争共存,但是现在合作明显地超过竞争。
第二个关键词是对等互动。中国在中美互动中的对等性在不断上升,以前美国在中美关系的议程设置方面相对比较主动,现在双方共同设置议题,实际上今天发布的联合声明中,已经有很多地方体现了中方的主张。
第三个关键词是全球视野,你会发现多边问题双边化已经成为当前中美关系的明显特点。在联合声明中双方讨论的大多数都是多边和全球问题,而非单纯的双边问题。
第四个关键词是领域拓宽,从声明中能发现,中美在经济、安全、气候等各领域的合作不断拓宽,并确立了外长互访、军方高层互访等一系列新的合作机制。此次清洁能源合作明显成为合作议程的重心,两国签订了很多具体合作协议,中美关系从高层政治对话到具体项目合作,正在不断拓展新领域,也就是美国人所说的新边疆(New Frontier)。
清洁能源是两国目前最大的共同利益
《21世纪》:联合声明还进一步确认了以高层互访为标志的中美两军交流,并强调这些措施“旨在加强双方开展务实合作的能力,增进对彼此意图和国际安全环境的理解”,这是否意味着双方军事交流将升级到战略高度?应该如何理解两军交流的这一主旨?
吴心伯:美国一直强调中美军事交流的透明度,但仅把焦点集中在中国的国防力量发展上面,而在战略意图上中美双方的交流很少。
联合声明中的这一条,主要反映的是中方的主张,中国希望美方更加重视在战略意图上的交流,如美国对华战略意图。联合声明指出中国坚持“和平发展”,也是要让美方理解中国的战略意图,不能因为中国军事实力的正常增长就抛出所谓的“中国威胁论”。
《21世纪》:联合声明中,关于清洁能源合作的内容非常多且详细,例如电动汽车、清洁煤等细节问题。这是为什么?
黄靖:清洁能源是两个国家目前最大的共同利益所在。清洁能源和气候变化问题是中美必须要合作的地方,而且双方没有什么原则的分歧,所以两国领导都寄予了非常大的关注。
从声明中也可以看出,中美在这方面的交流已经非常细致。在奥巴马访华之前,中美已经就清洁能源做了非常深入的讨论和谈判,才会出现这么细致具体的结果。
清洁能源技术对中国是新技术,对美国又何尝不是呢?不像核技术或者军工技术, 美国在清洁能源的核心技术方面,并没有明显的领先优势,而中国在清洁能源领域中是拥有超越能力的,甚至可以拥有一些美国都没有的优势,比如汽车电池等。所以这是双方可以互补的领域。双方合作不仅对彼此有利,而且可以通过合作最快地占领全球市场,欧洲和日本都在致力于清洁能源的研究和开发,而中美一旦合作,便可以在全球占据绝对优势。
责任编辑:小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ehengwan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