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外贸异象:煤炭等大宗商品成倍进口

2009年11月18日 9:5 4146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相关新闻


  引起船舶出口下降的主要因素是集装箱船的大幅下降,1-10月此类品种船舶出口下降了47.2%。
  但持续的船舶出口增长的源头只是来自于前期订单的支撑,“船舶制造属于长周期产业,外部环境变化对整个行业的影响存在滞后性”,南京海关分析人士向本报记者表示。
  10月份下降的数据显示出,金融危机导致的国际贸易萎缩和融资困难,已经使得今年以来我国船舶新接订单大幅下降。
  与此同时,受国内产能严重过剩以及新订单稀缺的影响,近期国内造船企业为了抢夺订单而引发的恶性竞争正不断抬头,一些造船企业纷纷通过互相压价的方式来吸引订单,新一轮价格战已经开始上演。
  江苏某合资船舶修造厂人士告诉本报记者,企业目前更换船舶钢板的报价为0.7美元/公斤,但实际上更换钢板的成本价为2美元/公斤。
  此外,当前我国主要船型价格跌幅普遍在30%,个别船型甚至在40%左右,下降幅度已经超过了船东30%的首付,突破了船东撤单、弃船的心理平衡点,进入了风险期。
  记者获悉,目前我国海岬型船也由9800万美元降至5600万美元,而一些小灵便型船的价格已经从4000万美元降至2500万美元,为5年来最低价。
  在这种价格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企业不得不以远远低于成本价的报价来赢得订单。
  资源类进口加剧产能过剩
  尽管1-10月江苏进口1117.4亿美元,同比下降17.6%,但资源类进口却大幅度甚至成倍增长,突出表现在煤炭、铜和铁矿砂等三个产品上。
  南京海关数据显示,1-10月,江苏口岸累计进口煤674.4万吨、7.1亿美元,同比增长7.5倍、9.9倍;而进口平均价格为105.7美元/吨,增长28%。铜进口5.6万吨、2.9亿美元,同比增长2.2、1.3倍;平均价格为5129美元/吨,下降27.5%。进口铁矿砂5035万吨、40.8亿美元,同比增长1.1倍和5%;进口平均价格为每吨81美元,下跌49.5%。
  三种资源类产品进口虽成倍增长,但背后表现不同。
  江苏煤炭在6、7、8连续三个月煤进口量均维持在百万吨以上后,9、10两月进口量持续回落,分别降至97.3万吨和67.8万吨。
  1-10月,煤炭进口全部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口,超过一半为炼焦煤(主要用于炼钢),国有和集体企业的进口量占84.4%,其中,国有企业增长26.8倍,而去年同期集体企业进口量为零。同期,江苏口岸外商投资企业进口煤21.5万吨,下降了50.2%。
  而煤炭来源地,因受力拓“间谍门”的影响,来自俄罗斯的有93.4万吨,同比增长了171.4倍。

 

[1] [2][3] 下一页

责任编辑:wuren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ehengwan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