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品库存价格呈双升异象 中国式“通胀预期阶段”凸现
2009年11月16日 8:48 9638次浏览 来源: 华夏时报 分类: 铜资讯 作者: 王冰凝
中国仍处于通胀预期阶段
在中国多种资源类产品和大宗商品呈现高库存和高价格反常并存的情况下,市场层面对通货膨胀的预期也越来越强。
但陈凤英认为,从目前PPI指数和CPI指数来看,中国经济刚刚脱离了通缩状态,正在转向复苏,进入通胀预期阶段,但中国经济不会出现高通胀。
10月22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三季度主要经济数据。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下降1.1%,环比7月份由下降转为持平,8、9月份分别上涨0.5%和0.4%。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6.5%,截至9月份环比连续六个月上涨。
目前市场纷纷担心石油、煤炭以及有色金属等资源类大宗商品价格的进一步上涨必然引发上游资源价格的普遍上涨,从而引发PPI指数继续上涨,并传导到下游,再引发CPI上涨,并出现恶性通货膨胀。
但陈凤英认为,此轮经济的复苏主要是政府投资的拉动,全球经济危机遗留的产能过剩并未消除。因此,虽然上游资源类产品价格大涨,但企业在产能过剩背景下仍存在经营压力,失业率仍然较高,下游市场可能更多会通过节能增效来自行消化上游成本的增加,这使得PPI的上涨将很难转入CPI。
而实际上,资源类产品的库存和价格同步上涨,也反映了民间资本信心复活和市场流动性增强,以及资源类价格出现泡沫。
从铜市场了解到,今年进口精铜有过半数被囤了,其中最主要的是民间囤铜。由于民间资本担心通货膨胀,所以选择买流通性最好的铜来代替货币存款。
事实正是如此,11月11日央行发布的数据显示,10月份我国M1(狭义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速达到32.03%,远超过M2(广义货币供应量)29.42%的增速,这意味着居民户存款大幅减少,存款活期化趋势加速。
“政府投资正在逐步退出,民间资本正在成为经济复苏新的动力,资源类产品的库存和价格同步增长也反映了大批民间资本在通胀预期下,正在进入资源类市场。”陈凤英认为,目前经济正处于通胀预期阶段,政策相对宽松,竞争激烈,合作加强,但不会发生恶性通货膨胀,反而是中国经济实现良性发展的良好时机。
责任编辑:毋宁秋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ehengwan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