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大省山西大量进口煤炭尴尬:进口量是出口4倍

2013年10月26日 12:0 2958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相关新闻


  从2003年开始,中国对煤炭出口实行严格的配额限制,当时拥有进口资质的只有中煤、神华、山西煤炭进出口集团和五矿4家。之后,中国开始对煤炭进出口采取促“进”抑“出”政策,降低出口退税,出口煤炭变得无利可图。
  不过,进口煤炭的门槛却一降再降。2006年中国两次降低煤炭进口关税,先从6%降到3%,随后从3%降到1%;到2008年1月1日将所有除褐煤以外的进口税率下调为零;2012年干脆把褐煤的进口关税也取消了。
  进口关税政策的变化,打开了煤炭促“进”抑“出”的大门,为中国2009年成为了煤炭净进口国埋下了伏笔。李朝林认为,对煤炭进口实行的是自动进口许可,也让山西拥有资质的煤炭商尝到了进口煤的甜头。
  据朱启远介绍,自2008年开始,山西的进口煤开始递增,2013年进口的数量最多,但山西出口的自产煤炭却一降再降。
  煤炭经济之伤
  国内煤炭业持续低迷,已拖累“煤炭大省”山西的经济增长。今年上半年,山西煤炭出省销量仅增长0.1%,全行业利润同比降幅高达53%,这在此前是罕见的。
  据记者调查,山西经济低迷,与山西煤企因产能过剩、税费过重以及企业本身债务太高密切相关。
  李朝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建议,政府需要遏制新增产能,否则后患无穷。有关机构预测,2013年全国煤炭产能可能高达46.3亿吨。
  “让山西煤炭企业不堪重负的,还有企业本身的负债问题。”朱启远则表示,煤价下跌、费用过高均会直接挫伤山西经济,上半年山西五大煤炭集团负债率均在73%以上,负债总额6800亿元。
  企业不堪重负还表现在,山西煤矿改扩建、新建逐渐推进到120万吨门槛,需要更长的时间。据赵文平估算,新建、改扩建一个120万吨的煤矿需要的资金在5亿元,真正运作起来需要40亿元,可以说是海量资金。“谁有那么多钱,小煤老板只好全身而退。”赵文平说。
  山西省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一位专家表示,为缓解山西煤炭经济下滑的压力,山西在稳增长的计划中不得不提出全力增加投资。
  “十二五”期间,山西省将投资8000亿元发展煤化工,重点打造100万吨级的现代煤化工项目,使之成为新的支柱产业。过去多年,山西的四大传统支柱产业(煤炭、电力、钢铁、焦炭)占整个工业增加值的70%以上,仅煤炭就超过50%。
  山西的这轮经济下滑与煤炭不无关系。朱启远认为,在山西煤改中,从15万吨、25万吨到现在的300多万吨,小煤矿被洗劫一空。山西省煤矿数量最多时超过1万座,山西省提出的目标是,到2010年底数量控制在1000座,力度之大令人咋舌。
  这场政府主导的煤炭整合风暴,几年过去了,至今还有不少“另类”的声音。
  “煤炭资源大省的转型,并非想象的那么容易。”一位不愿具名的能源专家表示,无论“国进”还是“民进”,关键是各种所有制主体都能够平等参与竞争,但事实证明这并不容易做到,“许多煤矿投资者之所以兵败山西,不单是官方宣传的投资者目光短浅。”

[1] [2]

责任编辑:mqk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ehengwan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