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君子论衡:世界汽车变局下的中国机会
2009年10月28日 9:30 4104次浏览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分类: 相关新闻
10月27日,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北京汽车工业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徐和谊、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著名经济学家樊纲、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顾翔华在新浪网主办的2009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论坛上,针对世界汽车变局下的中国机会这一主题,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发了他们各自的观点。
“让汽车消费成为经济增长最重要拉动力的政策只会越来越多;不能给中国汽车下产能过剩的定义;中国搞新能能源要避免我们再走弯路、避免重复投入;汽车出口首先要练内功;兼并重组并不意味着成功。”
这是上述四位代表产业界、学界、政府,说的最多的内容。
鼓励政策只会越来越多
《21世纪》:中国汽车产销今年全面飘红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种高增长的现象是否会持续?
姚景源:高增长现象有两个原因。第一,政策。我国关于汽车的政策有十大振兴、购置税减半、农民买车可以补贴等。政策是具有连续性、稳定性的。这些政策不是只顾今年的,所以无论怎么发展,从政策层面来看,肯定是有利于汽车行业发展的东西会越来越多,不会减弱。
第二,消费结构升级。消费结构升级是经济增长的一个客观规律。随着经济结构的增长,文明水平提高,结构升级必然要经历这几个阶段,这不是人为的。
《21世纪》:鼓励消费的政策,在明年甚至是未来两到三年,是否会加大力度?
姚景源:从整个宏观经济的角度上看,中国经济要想保持健康、持续、又好又快的发展,一定要把经济增长最重要的拉动力放在消费上,依靠汽车产业的巨大市场,这是一定要实现的根本性提升。今年GDP增长中投资贡献率占增长总数的94%,十分不平衡。优化结构,就是把投资、出口和消费三大需求结构调整好,增加消费所占比重。现在不好评论会有什么具体政策,但是鼓励消费,让汽车消费成为经济增长最重要拉动力的政策只会越来越多。
《21世纪》:今年汽车市场高速增长有没有透支明年的增幅,你预计明年增幅大概会在多少?
姚景源:我倒觉得没有透支。你们都是年轻人,现在买车的主力军越来越是年轻一代,每年我们新毕业的大学生是600多万,每年这么多的年轻人走上工作岗位、结婚、走上幸福生活,对汽车构成了新的需求。所以,不能说今年的高速增长透支了明年。
现在中国汽车到了1000万,但每百人和万人所拥有的汽车量与国际人均水平的差距都是很大的。一方面,我们这个行业要不断的提醒自己,不能只追求量,量的扩张会导致其他的问题了;一方面,如果没有一定量的扩张也不会有市场压力,没有市场压力也是坏事,有压力才会有进步.
不能下产能过剩的定义
《21世纪》:世界汽车工业新的格局正在形成,作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您对中国汽车未来几年的发展有怎样的判断?汽车产业是否存在过剩的问题?
姚景源:目前钢铁行业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但是汽车产业目前的状况是产销两旺,我们不能说汽车行业产能过剩。每百人或者是万人汽车拥有量,我们不仅低于发达国家,还低于全世界的平均水平。如果从这个数据来看,还不能给中国汽车工业目前下一个产能过剩的定义,中国市场潜力仍然很大。
随着产量继续增加,汽车厂家将越来越注重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因为只有量积累到一定程度,买方市场的力量越来越大,这时汽车生产企业的竞争才会更激烈,有竞争才会有进步。所以说汽车到了1000万辆不是坏事,是好事,再往下发展也不是坏事,这样能够使整个厂家的竞争面临市场的压力。现在我们的汽车业之所以这么好,也是竞争的结果,也是市场进步的结果。
顾翔华:在未来几年,中国汽车发展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基本面不会变。做出这个结论是基于许多因素的,中国千人汽车保有量小于40辆,而世界平均水平是140辆;我国人均GDP刚3000美元,增长空间很大;超过1亿保有量的低速汽车、上路拖拉机、摩托车市场有大量向汽车转型的潜在需求;现在购车族70%以上都是私人购车者和初次购车者,说明中国是新车需求最大的国家;东、中、西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会延续汽车发展时间,要等待中部和西部市场的逐渐崛起;道路交通的不断完善和正在加快的城市化进程,为汽车业发展创造了更有利的环境。
责任编辑:小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ehengwan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