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输了:中国首次赢得欧盟法反倾销案件
2009年10月27日 9:35 3516次浏览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分类: 相关新闻
欧盟高院:第三次改变的可能
坏消息传来。最初欧盟委员会仅给了顺德永建6天的时间进行回应。
欧盟反倾销法规规定,当事人应该至少拥有10天时间进行辩述。尽管经过争取,欧盟同意顺德永建在4月2日之前都可以提交意见,然而在3月29日,也就是第6天,委员会做出最后决定,并递交至欧盟理事会。
这也就意味着,欧盟在尚未听取当事人意见的情况下,就做出了最后决定。“我认为,这侵犯了我们辩护的权利”,贝里斯说,“这太不公平了,因此我们决定要挑战欧盟。”
2007年6月12日,顺德永建向初审法院递交了一份用法语写成的15页申诉书,申诉的观点只有一个,即是欧盟违反了当事人享有辩护权利的基本原则。
贝里斯和顺德永建拥有一个好的开始,因为初审法院第一次同意利用快速程序处理反倾销案件。然而,结果却不尽如人意。
初审法院判决承认当事人进行辩论的权力被侵犯,然而却提出,无论欧盟委员会是否听取来自顺德永建的意见,结果都不会存在差异,因为欧盟委员会做出该决定的理由,是公司财务账目存在问题。因此,判决顺德永建败诉。
于是,他们又走上了欧盟最高等司法机构——欧盟法院的法庭。
2009年10月1日上午10点,欧盟法院的5位法官做出决定:欧盟委员会在没有进行对当事方听证的情况下,就作出决定是错误的,而且,既然委员会之前已经两次改变决定,那么仍存在第三次改变决定的可能。
从2007年6月到2009年10月,中国企业站在了欧盟法院胜诉方的位置;而相对于欧盟法院动辄4-5年,甚至6年才对反倾销案件结案相比,中国企业所用的2年算得上是“神速”了。
贝里斯回想起来,专注于欧盟侵犯辩护权这一严重的失误进行抗辩,从初审法院到欧盟法院一条路走到黑,是能赢得官司的关键战略。“这就好比做手术,你发现一个坏死的地方,就把激光直直地射向那里。”
顺德永建的胜利,也鼓舞了另一家名为浙江华和五金制品的中国公司将欧盟告上法庭。该公司在熨衣板案件中,同样被欧盟拒绝给予市场经济地位,并征收反倾销税。华和于2007年7月向欧盟初审法院提出诉讼,要求欧盟结束对其征收反倾销税的行为。
华和的代理律师罗伯特·麦克理向记者透露说,在欧盟做出征收反倾销税的决定时,华和与顺德永建所遭遇的情况基本一致,“因此顺德永建的胜利将给我们增添很大胜算”。
自由贸易的地理格局
欧盟在永建案子中,态度“W”形大转变并不是首次。表面掌握着“生杀大权”的欧盟委员会背后,实际要受到多股力量的影响。
“你永远不可能百分之百预测,最后的结果将会怎样,因为欧盟会受到太多影响”,贝里斯说。也正是因此,尽管他打赢官司,但他却不相信每次都要走上法律这条路来解决贸易争端。
“反倾销就像一场游戏,对手有时是法律,有时是政治。每场游戏的形势不同,策略也就随之调整。”
欧盟委员会的压力毫无疑问会来自利益集团,比如在顺德永建案子中,让委员会在最后一刻改变主意的是游说企业。而在欧盟对中国无缝钢管征收反倾销税一案中,罗伯特·麦克理代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进行辩述,他直接将该案称为“肯定由政治驱动的案件”。
曾在欧盟贸易总司工作23年,并任贸易总司副总干事的罗德里克·埃博特为欧盟辩护说,在美国,国会经常干预类似的贸易问题并直接向高级官员施压,但布鲁塞尔并不是这样。反倾销案件的决定最初是由委员会贸易总司进行的,最初决定是在专业人士中完成的。不过,他也承认,当决策上升至成员国层面时,“政治确实是一个因素”。
这时,就不仅是中国与欧盟之争,而且包含着欧盟成员国之争。在欧盟中,北欧和英国是自由贸易的坚定支持者,认为应该把选择权交给消费者;而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则总是站在要求对中国产品征收关税一边。
罗伯特·麦克理透露说,在无缝钢管一案中,最终欧盟成员国的投票结果是12票反对,15票赞成,英国、爱尔兰、荷兰、瑞典等国家一如既往反对征收反倾销税;支持阵营中则有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国。
有趣的是,由于这些大国的态度鲜明,每次投票的格局都比较接近。“真正决定最终结果的,反而是卢森堡、马耳他和塞浦路斯等规模较小的欧盟成员国”,罗伯特·麦克理说。
[1] [2]
责任编辑:小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ehengwan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