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购能源商品的时机到了

2013年07月30日 11:8 1800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相关新闻   作者:

  要抓住国际投行做空,市场空头氛围浓厚的有利时机,大量购买石油、矿石、有色金属、橡胶、黄金等实物商品,要以实盘为主,并且运到中国。
  如果不打算投机,或者主要目标不是投机,那么实体经济长远战略还是资源为王,无论从企业层面还是国家层面都将如此,甚至“黄金大妈”们也是这样。
  为何长远打算不能“现金为王”?因为说到底现钞就是彩色印刷纸张,是以国家信用发放的“白条”,是一个国家对于另外一个国家的透支凭证,本身并没有多少价值,更不是真正意义的“商品等价物”。在目前世界各国,尤其是世界储备货币国家竞相印钞购物、贬值还债,主权货币信用基础极大动摇的情况下“击鼓传花”,纸币如何能够成王?能够长期持有?
  当然,这里所说的资源为王,主要是指大宗商品及贵金属实物,也包括上述商品的资源权益、生产能力等,而不是去投资美国房地产,或者是进行其他金融衍生品投机。与具有丰富经验和手段的全球金融大鳄相比,与长期谋划深藏不露的华尔街金融战略家相比,我们缺乏经验,技不如人,切不可在投机领域与其对赌博弈,掉入未来被“打劫”的陷阱。
  从国家层面而言,要抓住国际投行做空,市场空头氛围浓厚的有利时机,大量购买石油、矿石、有色金属、橡胶、黄金等实物商品,要以实盘为主,并且运到中国。这不仅因为上述商品长期看涨,更在于这些物资关系到中国长远经济战略安全。由于中国城镇化、大规模环保建设、全球数量最多中产阶级涌现,未来中国大宗商品需求十分旺盛,其中钢铁需求峰值量就会达到9亿吨,甚至更多。为此,李克强总理提出今后5年中国要购买进口10万亿美元商品,其中很大部分属于原材料产品。所以上述大宗商品是我们迟早要买、必须进口的重要物资,不过是乘其价格相对便宜,提前购进储备而已。
  因为受“买涨不买落”与去库存化的影响,现在国内企业原材料库存普遍偏低,有些甚至零库存生产;与此同时,国家外汇储备结构中黄金等实物储备量太少;以及一些投资者“漫漫熊市”思维,一味低价位抛空,其实都蕴藏着极大风险。如果一夜之间行情反转,势必遭遇严重损失。
  因此,笔者认为,作为战略储备而言,作为未来财富的一份“保险”,存钱确实不如存物,尤其是在全球严重通货膨胀的前夜。
  由此可见,受到去产能化、去库存化与去金融化冲击,现阶段大宗商品市场行情相对低迷,并由于受人民币升值影响,进口价格较为便宜。我们要抓住这个低成本有利时机,加快完善国内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迅速出台政府主导的庞大环保投资规划,追赶国际环保先进水平。
  大幅提高环保投入,确实会增加中国制造成本,削弱出口竞争能力,但却可以极大改善中国环境条件,弥补经济短板,为今后中国经济更快、更好发展提供保障。与此同时,一个强大环保产业的崛起,势必刺激与增加国内合理需求,实现更多就业,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
  加快环保产业发展,需要与过剩产能退出机制结合起来,实施长、短板产业置换。对于过剩产能、落后产能集中地区,譬如环保污染非常严重,钢铁产能过多的河北省及唐山地区,国家层面在实施环保投资规划过程中,要予以更多项目安排和资金投入,最终实现上述地区大部分钢铁产能向环保产能转变,实现钢铁大省(地区)向环保大省(地区)的转变。
  加快环保产业发展,还需要实行差别对待政策。比如对于环境保护的全产业链,包括环保技术研发与引进、环保装备生产、环保设施安装与使用等各个环节,对诸多参与企业,都应下降贷款利息、减免税收、给予财政补贴、实施最为宽松的货币政策与最积极的财政政策。
  (作者系兰格经济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

责任编辑:TT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ehengwan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