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建设低碳都市绿色新型城镇
2013年07月22日 9:44 3966次浏览 来源: 重庆商报 分类: 相关新闻
低碳绿色 250万m2建筑用再生能源
新型城镇化建设速度的加快,必然给环境带来挑战。建设低碳都市、绿色城镇,是城镇化提质的必然选择。
位于合川区的西南大学育才学院,看上去并不起眼的19栋学生宿舍,却很有科技含量。7月15日,市城乡建委发布消息,全市首个太阳能光热建筑应用示范项目,西南大学育才学院学生宿舍顺利通过专家组验收。
“项目采用太阳能光热技术提供生活热水,太阳能集热器面积达9744平方米。”市城乡建委节能处处长董孟能介绍,根据能效测评,该项目每年可节约标煤536.5吨,全年可减排二氧化碳1325.3吨、二氧化硫10.7吨、粉尘5.4吨,每年节约运行费用62.1万元,预计约9年即可收回项目增加的成本。
“城市里污染大,噪音、拥堵等都是城镇化必然带来的问题。当城镇人口不断增加时,要让城里的人住得舒服,就得发展绿色节能环保建筑。”张其悦介绍,今年上半年完成转户10.7万人,累计转户370.4万人。
2009年,重庆被批准为全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市正在组织实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面积达396万平方米,已形成对250余万平方米建筑可再生能源供能能力。全市已稳步推动悦来生态城创建国家首批绿色生态城区建设,组织实施305万平方米绿色建筑及绿色生态小区,实施150万平方米既有公建节能改造。
“城镇化,关键是让进城的老百姓能享受到更好的环境,满足人全面发展的需求。”张其悦表示,接下来,我市将加快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建设。
纵深
新型城镇化
“扩容”与“提质”并存
重庆第四次党代会提出,“一圈”要率先发展、做优做强,加快建成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区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先行区。
张其悦介绍,在重庆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对内要不断完善城镇化体制,在“一圈两翼”的基础上明确5大功能分区,各区县错位发展;对外则积极构建成渝城镇群,截至目前重庆已有29个区县进入成渝城镇群,使得全市新型城镇化工作做到内外并举,“扩容”与“提质”并存。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也明确提出合力构建成渝城市群。”张其悦说,这也是国务院批准实施的《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的重要内容,在重庆主要是建设一个核心和四个发展带。
重庆主城作为成渝经济区的一个发展核心,首先要起到引领作用,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提高水平,发展总部经济。以长江黄金水道和沿江高速公路铁路为纽带,建设沿长江发展带,建成长江上游重要的产业和城镇集聚带;以成渝铁路和成渝高速公路为纽带,建设成内渝发展带,建成连接成渝双核的重要经济带;以兰渝、渝遂铁路,成南、渝遂、渝南高速公路,嘉陵江为纽带,建设成南(遂)渝发展带,培育连接双核的新兴经济带;以襄渝、达万铁路和渝达、渝宜高速公路为纽带,建设渝广达发展带,建成东北部重要经济带。
[1] [2]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ehengwan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