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电、水价资源产品价格怎么改?
2013年06月27日 10:2 4682次浏览 来源: 光明日报 分类: 相关新闻
要怎样“赢得掌声”?
“我国能源价格改革的总体方针就是要反映合理的能源供求关系,同时通过能源价格的合理回归促进全社会进一步节约能源,降低能耗。”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研究员王小广说。
王小广认为,目前我国工业品总体上产能过剩,农产品价格相对稳定,今年物价预计上涨空间不大,总体运行趋于平稳。
“当前正是加快推进能源价格改革、促进能源结构调整的良机,应当抓紧时间加以推进,使我国雾霾等环境治理工作尽快见到成效。”王小广说。
董秀成说,资源类产品价格改革的着眼点,一方面是理顺价格形成机制,与市场接轨,利用价格杠杆抑制资源能源过度消耗;但另一方面,资源类产品也是民生之本,改革决不能忽略保民生这一根本。
在专家看来,资源品价格改革势在必行,但保民生与市场化之间要寻找平衡点,让民众享受改革的红利而非一味为改革埋单。改革推进的步伐也需要兼顾民生和产业的承受能力,不能一蹴而就,追求一步到位。
“人们往往有一个误解,觉得只要放开政府管制,完全市场化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其实,在缺乏完全市场竞争的条件下,只有市场一只手是不行的。比如成品油市场,如果完全放开,三大石油公司具有足够的体量和足够大的市场份额,完全可以形成价格操控。实际上,目前政府的定价机制是在保护消费者。”董秀成告诉记者,理想的能源定价机制应该有涨有落,随时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和市场供需关系,是有利于整个社会科学发展的机制。但这个机制建立的前提是,整个产业链各个环节必须充分竞争,这是未来我国努力的方向。
目前,国外对天然气、成品油等资源类公共产品定价通常也有控制。以天然气为例,韩国天然气基本依靠进口,其价格也会随着成本变化而不断调整,但对居民用气涨价会有控制。在成品油价格方面,韩国虽然实行企业定价,但政府会通过设立部分国有加油站对市场价格形成一定的引导。
对老百姓而言,可能还不仅仅是在乎价格涨了几毛、降了几毛,而是想知道自己掏的钱是不是冤枉、是否合情合理。
董秀成告诉记者,客观地说,我国成品油的调整是严格按照公布的价格形成机制进行的,在能源价格机制的形成过程中,也是广泛征求各方利益主体的意见而不断完善的。但信息不对称,最容易让消费者对资源性价改产生焦虑。价格在向社会传递正确的资源导向信号时,也必须传达“及时”“灵敏”“广泛”“准确”的信息。信息不对称,容易让消费者对资源品价改产生疑虑。
我国台湾地区成品油价格采取每周一调的模式,在调整价格的同时,明确公布油价定价公式、参考油价及汇率的变动数据,机制透明,数据明晰,该涨该跌一目了然。这是应该学习借鉴的。
面对消费者普遍存在的“成本不公开、定价不透明,经营企业会不会凭借垄断地位获取暴利”的疑虑,专家认为,资源品价格改革必须走在阳光下,才能消除百姓心头的担忧。
责任编辑:仁可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ehengwan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