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朝东方石油换贷款 中俄能源谈判新平衡

2009年10月19日 9:0 3213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相关新闻   作者:


  谈判桌上的新平衡
  虽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是谈判中的峰回路转还是引人深思。
  本轮天然气合作谈判在搁置了近3年之后,在2009年6月,中俄双方在“石油换贷款”协议谈判大功告成之后重启。这次的谈判主角,是Gazprom和中石油。
  当业界受到中俄石油合作谈判成果鼓舞,对于天然气谈判信心满满的时候,2009年8月,俄方突然传出消息称,中俄天然气管道西线,阿尔泰天然气管道项目由于造价过于昂贵,从西西伯利亚通往中国的阿尔泰管道已经被无限期冻结。
  业内专家分析,俄方有此表态,其根本原因在于中方在早些时候拒绝了俄方提供的过于昂贵的价格方案。作此表态,意在为9月中旬Gazprom总裁米勒中国之行做些铺垫。
  据该专家提供的数据,俄罗斯向欧洲出口的天然气,一般按照协议价格。随石油价格不断高涨,俄罗斯向欧洲出口的天然气价格在2008年底一度逼近每千立方米500美元。俄方也希望以此机制来完成对中国的出口。而按目前中国的天然气价格,双方价格相差十分悬殊。
  即使在10月普京访华期间,谈判依然困难重重。在普京访华的第二日签署的《框架协议》中,虽然规定了天然气的输气量和东西线方案,但是并未涉及价格问题。对此,外媒的评价多为:缺乏实质性进展。
  而经过13日晚的继续谈判,中俄两国公司终于在第二日就价格问题达成初步共识。普京其后坦承:“谈判到嗓子冒烟的最后一刻”,同时表示中方是非常厉害的谈判对手。
  但是,拉佐夫表示,对华天然气输出的经济回报,不能低于对欧天然气输出效益。这一点与中国目前国内的天然气价仍存在矛盾。
  在天然气谈判艰难进展的时候,同时在北京进行的中俄石油上下游领域合作谈判同样并不轻松。
  虽然最后双方签署《中俄上下游领域扩大合作备忘录》,有望在“石油换贷款”合同1500万吨/年的基础上额外追加1500万吨供应中俄合资的东方能源天津炼油厂油源。但是,中俄双方都表示此项合作尚有很多细节未被确定,未来仍存在很多变数.
  俄石油驻华代表处人士表示不便透露更多细节,但是也承认,中方在谈判桌上的坚定立场和成熟的谈判手段是达成这项合作的重要因素.
  对此,前述中石油人士表示,在双方商定的协议签署时间2010年6月之前,必定还要经历一番艰难的谈判。因为双方手中都握着有力的筹码。
  他表示,俄罗斯在世界能源中的地位特殊,不只拥有储量巨大的资源,并且因其战略、军事、科技和外交方面的实力,还具有控制资源的能力。但是目前世界能源已经进入了特殊的过渡时期,石油产量不增不减,天然气产量不断上升,新能源概念受到热捧。
  而俄罗斯天然气最大的客户欧洲,也在经历了与俄罗斯多次的“断气惊魂”之后,开始转移对俄的天然气供应依赖,同时大力发展新能源。这让早先一味依赖石油资源的俄罗斯逐渐被边缘化,东方天然气市场的重要性一再上升。
  而中国除拥有约56万亿立方米的常规天然气储量之外,还拥有大量的非常规天然气,其中,煤层气储量就达约36万亿立方米。同时,年底即将建成通气的中亚天然气管道,和中国频频接下的天然气合作海外新单,都让中国在谈判桌上的议价能力大大提升。
  “可以说,一场金融危机,重构了中俄两国在能源合作谈判桌上的平衡。”中石油人士表示.

[1] [2]

责任编辑:小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ehengwan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