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黄金企业“走出去”需金融资本支持

2013年05月23日 9:25 2774次浏览 来源:   分类: 贵金属

  全球以市值计第一的银行--中国工商银行贵金属业务部新闻发言人施旭东表示,中国的黄金企业要实施“走出去”战略需要金融资本支撑。未来中国的黄金产业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联动应更强,围绕中国黄金产业链发展的金融创新将大有作为。
  施旭东称,伴随着中国黄金产业近年来的快速增长,产业可持续发展和企业“走出去”的诉求非常迫切。未来应在具有风险管理性质的贵金属衍生品、黄金产业兼并重组的融资支持和金融资产服务等领域的金融创新应有所突破。
  “产融结合是必由之路。如果金融机构为黄金产业链提供金融创新产品如果能够有所突破的话,对于整个产业的发展,对于金融市场的发展,都是有好处的。” 施旭东说。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黄金生产国和消费国。中国黄金协会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国黄金消费量320.54吨,同比增长25.6%。 而同期,全国累计生产黄金89.907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9.098吨,同比增长11.26%。
  同时,中国保持着全球黄金最大购买国的地位,第一季度黄金需求量为294.3吨,较去年第四季劲增45%且同比增长20%。
  实际上,2010年包括中国央行、发改委、财政部等在内的六部委就联合出台了《关于促进黄金市场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表示,对符合黄金行业规划和产业政策要求的大型企业,商业银行要按照信贷原则扩大授信额度;要重点支持大型黄金集团的发展和实施“走出去”战略。
  施旭东认为,六部委的文件指明了方向,同时国家十二五规划和金融十二五规划都明确要大力发展黄金市场。今后,在产业链金融服务领域,商业银行将会有更大的创新空间,金融机构与黄金产业更紧密的结合,将为中国黄金产业和金融市场的发展带来更深远的影响。
  目前金融机构与黄金企业的合作主要是黄金租赁业务。在银行把黄金租赁给企业之后,配套为企业提供相应的套期保值服务,帮助客户锁定风险。施旭东称,今年1-4月工行对公的黄金租赁业务大幅增长,达到了30吨。  

  **“镇宅”的黄金**
  国际金价的大幅下挫刺激了中国黄金市场消费需求。施旭东表示,在4月黄金价格波动最剧烈的一周中,工行的实物金销量就超过10吨。
  施旭东认为,中西方的投资者对待实物黄金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在西方,黄金通常仅被看作为一个投资品种,并不热衷于实物金的投资。而中国的投资者更看重黄金的使用价值,比如金首饰,以及在喜庆节日都可以作为礼品的金条。
  “中国人喜欢把黄金当作‘镇宅’用的,是财富的积累和象征。”他说。
  金价在上月大跌并碰触两年低点,这成为带动国内黄金市场消费火爆的最主要原因,所谓的“中国大妈抢金热潮”引起高度关注。虽然之后金价有所反弹,但近期在美联储可能将退出量化宽松的忧虑下,金价再度大跌。
  目前,工行已经在200多家营业网点内设立了贵金属业务的专属服务区,用以展示黄金实物,同时提供综合性的贵金属金融服务。
  施旭东表示,工行这样做的主要原因在于,贵金属实物业务超越了商业银行传统的经营理念和模式,实物产品需要推介和展示。目前实物黄金销售的利润,占工行整个贵金属业务板块利润的三成以上。
  “希望我们能为市场、为客户提供适合的产品与服务,并进一步扩大市场占比。”他称。
  施旭东认为,黄金价格在长时间走高之后今年出现回调也在情理之中,但中长期看金价走势应该是乐观的。
  有业内人士认为,虽然中国和印度是全球最大的黄金买家,但即使是这两国的新一波实货买需,看来也不足以推动金价上涨。但或许足以阻止其进一步下跌。

责任编辑:安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ehengwan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