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黄金协会力推无冲突黄金标准
2013年05月16日 10:18 3555次浏览 来源: 中国黄金报 分类: 贵金属
“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关注如何确保黄金的‘无冲突性’,这是行业整体的发展方向,建立在现有的良好实践基础上,也能够帮助企业规避风险,并提升企业的整体形象。” ——特里·海曼
5月8日,在香港参加第十一届无冲突矿产供应链研讨会的世界黄金协会责任部主管特里·海曼(Terry Heymann)在接受《中国黄金报》记者采访时特别叮嘱中国黄金企业,在经营海外金矿时,务必要遵守无冲突黄金标准。
“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关注如何确保黄金的‘无冲突性’。”特里表示,“这是行业整体的发展方向,建立在现有的良好实践基础上,也能够帮助企业规避风险,并提升企业的整体形象。”
今年3月,中国从香港进口黄金量增加逾两倍,再创历史新高。作为黄金消费大国,如何保证进口黄金的“无冲突性”,也令矿业领域对中国矿业企业践行社会责任的关注再次升温。
“冲突矿产”这个矿业企业所面临的社会责任新风险,近年来被一步步提上了议程。追溯到供应链上游的产品“形象危机”,成为矿产企业国际化进程中的一个“雷区”,一旦触及,便可能大损企业形象。
据英国非政府组织全球证人(Global Witness)5月7日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在过去两个月里,刚果(金)东部的矿业贸易领域再次出现军事介入。数吨黄金被刚果(金)当地武装势力和布隆迪军队高官利用,经布隆迪本国黄金产业“清洗”后,辗转出口至迪拜。
事实上,延绵数十年的资源争夺战让刚果(金)长期深陷骚乱和战争。国际组织人权观察(Human Rights Watch)曾在报告中指出,刚果(金)武装组织为攫取利润购买武器,长期通过国内战争,控制金矿和黄金贸易,而一些跨国公司也在这条“被诅咒”的黄金交易链中扮演着不甚光彩的角色。
早在2008年,联合国驻刚果(金)专家小组便向联合国安理会提出建议,要求相关公司在处理来自刚果(金)东部的矿产问题时应恪尽职守,促使联合国针对冲突矿产的供应链提供尽职调查指导。
2010年7月,美国颁布了《多德-弗兰克法案》,在《冲突矿业法》章节中规定,所有在美国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必须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供稀有金属溯源报告,证明其产品不含有从刚果(金)等“冲突区域”产出的黄金、钶钽、锡石、黑钨等4种稀有金属,从而阻止或缓解刚果(金)及其邻国境内依靠践踏人权而获利的经济活动。而去年8月,美国证交会也正式通过了具体实施规定,推动“冲突矿产”相关的尽职调查开展。
而对于黄金领域而言,更是如此。
因为黄金的原矿供应链和其他冲突矿石之前存在很大差异,有更强的特性,而高达40%的废金回收率也使黄金供应链更为复杂。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布《冲突矿产尽职调查指南》时就曾宣布,鉴于黄金价值较高且市场独特,有必要对其采用单独的处理办法。
世界黄金协会、诚信珠宝理事会、电子行业公民联盟(EICC-GeSI)等机构此后也纷纷与伦敦金银市场协会(LBMA)协作,加入到致力于解决黄金供应链问题的队伍中。
去年10月,世界黄金协会发布了无冲突黄金标准,呼吁其会员企业承诺遵守包括尊重人权、拒绝直接或间接地为非法武装团体提供资金、建立控制行贿或提供非法款项的措施、保持公开性和透明性等行为准则。这些承诺可以确保产出的黄金不会导致武装冲突或侵犯人权。如此,便可对抗潜在的用黄金资助非法武装组织的行为。
尽管黄金的供应链很复杂,但特里期待看到全行业链能够共同积极应对“冲突矿产”可能带来的危机。
“我们希望推动位于产业链上所有环节的公司,从矿山到零售商,都能参与到尽职调查中,共同优化黄金市场环境。”特里表示,“无冲突黄金标准更多关注黄金企业,为它们提供一个通用的方法,让企业能够证明它们生产的黄金不会导致或支持非法武装冲突,降低精炼商的风险。”
在特里看来,矿业公司遵守无冲突黄金标准,承担可持续发展的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发展的必然方向。“市场是由‘领头军’引导的,对于那些已经有良好社会责任实践的企业来说,这样既降低了它们的信誉风险,还提高了业务绩效。这就给越来越多的企业带来了效仿的模板。”
特里表示,在无冲突黄金标准的发展过程中,世界黄金协会向各国政府、民间组织、咨询机构和行业专家进行了广泛的研讨协商。
“我们有信心,以良好的可信度和可实施性,去确保黄金的无冲突生产。”特里说。
责任编辑:晓晓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ehengwan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