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矿山勾画美丽新紫金(图片集锦)
2013年03月15日 18:21 12897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贵金属 作者: 邱志华
·中篇·【图五、六】
这是一段无法雕琢的旧事:
阿舍勒因地得名,意思是到处是石头和盐碱滩。GPS导航显示,这里地处新疆最西北,毗邻苏联。
十几年前,阿舍勒铜矿矿区寸草不生,恶劣的自然条件,让最耐旱的植物在这里都难以成活。
矿区原址沟谷发育,切割较深,岩石裸露,地表植被呈小块状零星发布,无可垦耕地,当地人形容她是“兽过绕着走,鸟过不留痕”的蛮荒之地。
阿舍勒隶属的哈巴河县矿产资源丰富,以金铜的储量著称全国。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受“有水快流”这一错误思潮的影响,“全民采矿”思潮在全国泛滥。
阿舍勒也未能幸免,大矿小开、一矿多开,大小矿山东掘一锹、西挖一镐,没人愿意为环境保护“埋单”,结果矿区出现了大大小小上百个矿坑,最深的有45米,宝贵的优质资源遭到破坏,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哈巴河县最初认为只要能引进一家企业就算大功告成,其结果是“矿业拉动经济腾飞”的梦想不仅没能实现,而且留下了遍地都是矿坑的盐碱滩,那种小规模、低水平的开发对草场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
经过深刻的反思后,2000年,按照“环保先行”的招商思路,哈巴河县整合矿产资源,依法关停了数家存在安全隐患、没有长远规划和环保措施的小矿。同时制定“铁律”:凡来投资勘探开发的企业,都必须坚持“保护节约资源、发展绿色矿业”的方针,按照“低消耗、高产出”的要求,制定出科学的开发方案。
紫金矿业率先挑起了将阿舍勒铜矿建设成绿色矿山的重担。阿舍勒铜矿每天处理矿石4000吨,每年产生废矿渣近20万立方米,紫金矿业除了将废矿渣按规格粉碎成小块,对裸露的露天坑和废矿进行复垦和绿化外,还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工业废水的治理与再利用。
2005年,阿舍勒铜矿在尾矿坝修建了回水站,把安全处理过的工业废水再泵回矿区修建的高位水池,重新进入生产用水系统,并在尾矿坝建成初期就修建了防渗层以防废水污染地下水,实现了工业废水的零排放,回水利用率达到了80%以上。
2008年,阿舍勒铜矿由启动了尾矿综合开发利用项目,计划用6亿元,建设一座百万吨的硫铁选矿厂和80万吨的制酸项目,进行硫的精选提纯,这两个项目和后续工程实施后,等于为哈巴河县新增几个阿舍勒铜矿。
此外,紫金矿业还在荒滩上建立起了条条林带和块块草坪:建矿以来已累计投入资金1580万元,绿化面积达15.8万平方米,矿区绿化覆盖率近60%,植下的6.5万棵树蔚已成林, 8万平米草坪生机盎然,绿化覆盖率达到可绿化区域面积的85%以上。
如今,在戈壁绵延的塞北腹地,阿舍勒铜业犹如一颗晶莹的翡翠镶嵌在准噶尔盆地上,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并已成为喀纳斯旅游线路上的一个工业旅游景区。
责任编辑:安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ehengwan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