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尽早制定黄金市场发展规划
2013年03月08日 14:38 3253次浏览 来源: 中国黄金网 分类: 贵金属 作者: 张正虹 倪金合
全国政协委员赵林、张红力联名提议尽早制定中国黄金市场发展规划
出台新的《黄金市场管理条例》,黄金行业期盼已久。在2013年两会上,两位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商银行监事长赵林、中国工商银行副行长张红力联名提议,呼吁尽早制定《中国黄金市场发展规划》。
3月6日,赵林在接受《中国黄金报》记者采访时说:“我国已出台《关于促进黄金市场发展的若干意见》,但还没有上升到专门针对黄金市场的法律法规制度层面。因此,我国还应尽快出台《黄金市场管理条例》,加强对金融机构黄金业务的管理,引导并推动金融机构黄金业务稳步规范发展。”
赵林表示,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黄金对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作用日益凸显。我国应全盘考虑黄金市场的发展方向,并上升到国家法律政策层面。“目前我国黄金储备在外汇储备中所占比例显然太低,而增加多少才能与我国当前的经济总量、人民币的国际地位相匹配,应当有一个明确的说法。”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商银行副行长张红力:
制定《中国黄金市场发展规划》有利于我国金融安全稳定
“随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以及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黄金将成为决定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地位的重要砝码。”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商银行副行长张红力在两会期间接受《中国黄金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应尽早制定《中国黄金市场发展规划》,这不仅有利于中国黄金市场的快速发展,还有利于优化国家外汇储备结构,维护我国金融安全与稳定。”
张红力说,黄金作为国际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稳定国民经济、抑制通货膨胀、提高国际信用等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市场的发展面临着一系列问题。他表示,市场政策监管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以1983年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金银管理条例》为主体的政策法规,都是在黄金统购统配管理的背景下制定的,没有涉及黄金投资交易,法律法规明显滞后于市场发展。此外,目前上海黄金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以及商业银行这市场三大主体分别接受不同机构监管,难以形成统一协调的发展步调。
对此,张红力建议,进一步完善黄金市场政策监管体系,加快完善我国黄金市场基本政策法规体系,尽快完善并出台包括《黄金市场管理条例》在内的相关法规,进一步规范市场发展。在监管体制上,建议确立以中国人民银行为主导的联席会议制度,协调市场各监管主体,明确和细化更符合黄金属性的监管规则。
在采访中,张红力强调要增持和盘活黄金储备。“目前,中国公开的官方黄金储备为1054吨,仅占外汇储备总量的1.6%,而美国和欧元区的黄金储备在8000吨~1万多吨,外汇储备占比分别为75.9%和60.8%。”
张红力建议在实施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过程中,逐步增加外储中的黄金比重,使黄金储备量达到美国和欧元区的水平,同时鼓励国内金融机构将存放于境外的黄金通过各种方式逐步向境内回流。在操作上,建议通过商业银行代理方式运作,由商业银行提供从买卖、运作到仓储保管等一系列服务,提高操作封闭性。同时,鼓励商业银行加大对央行储备黄金的运作,增加拆借方式、降低拆借成本,将更多实物投放于国内市场,做大国内市场规模,盘活黄金储备。
此外,张红力还提出,当前黄金市场成熟度不高,限制了规模的扩大。国内市场黄金交易品种少,交易时间与国际不接轨,交易成本偏高,交易便利性不足,投资者不成熟,跨市场联动性不强。2012年国内两大交易市场的黄金交易量仅占美国纽约商品交易所黄金交易量的13%,国际影响力差距很大。同时黄金市场支持实体产业发展的功能不足。对于黄金租赁等金融服务业务的配套服务还不完善,政策指导不到位,缺乏对冲市场风险的金融产品,难以适应黄金产业发展壮大的需要。
另外,税收问题困扰藏金于民。目前对黄金首饰征收5%~10%消费税的做法,抑制了消费的积极性。商业银行开展黄金自营回购业务,需缴纳17%的增值税,也限制了黄金资产在规范市场内的流通。商业银行开展人民币黄金互换交易业务,因涉及实物交割需缴纳17%的增值税,限制了产品避险功能的发挥。
针对这些问题,张红力在提案中建议,上海黄金交易所和上海期货交易所要协同创新,优化交易规则,尽早开放夜市交易,并以黄金ETF产品上市为契机,联动推出贯通现货与期货、场内与场外、境内与境外的综合化产品。要支持和指导商业银行探索做市商机制,开发人民币报价黄金衍生产品,搭建更加多元的套保和投资平台,活跃市场流动性。要加大对黄金产业的扶持力度,支持商业银行大力发展产业链金融服务,建议中国人民银行联合银监会制定黄金产业服务政策指引,打开矿权质押融资、股权并购融资等产品创新空间,支持央属黄金集团、大型黄金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
“加快建立适合我国国情和发展需要的黄金市场,积极鼓励藏金于民,将是实现国家外汇储备结构多元化,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和稳定的明智选择。”张红力说。
责任编辑:安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ehengwan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