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需要黄金储备3000吨
2013年02月26日 10:39 2770次浏览 来源: 中国黄金报 分类: 贵金属
黄金储备不足,似乎已经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重大短板。“应当择机增储,至少2000吨,力争3000吨的国家黄金储备,达到与德国、法国基本相当的水平,才能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2月19日,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民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邱晓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达了上述观点。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显示,201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519322亿元,与美国的差距进步缩小。同时,2012年我国的贸易总额为38667亿美元,已经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贸易大国,此外,我国外汇储备高达3万多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一位。
邱晓华认为,面对大量的外汇储备和剩余美元,我国应当顺应人民币国际化的需要,借鉴他山之石,适当增持黄金储备,采用多种方式,力争增持到3000吨。
他说:“目前,我国还不需要美国8000多吨的水平,但是,1054吨的规模,约占全球官方储备总量的3%左右,的确太少了,择机增储很必要。”
中国黄金协会有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说:“由于美元不断贬值和信誉降低,人民币要在世界新的货币体系中具有话语权,甚至区域化、国际化,至少需要3个方面的条件,分别是经济总量、外贸总量和黄金储备总量。”
该负责人认为,如今我国的经济总量、外贸总量已经位居国际前列,但是,黄金储备与之严重不相称,已经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短板。
据悉,上世纪40年代,美元成长为世界货币之时,美国的经济总量在世界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一到一半之间;贸易量已经超过世界总量的三分之一;此外,美国还有2.7万吨的黄金储量。
正是黄金在信誉度上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推动作用和基础作用,才大大地推动了美元成为世界货币。
此外,新世纪初欧元正式启动,也是以15%的黄金储备作为基础才得以实现。
近日有坊间传言,近年来,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后,我国已经通过多种渠道,逐步增加了黄金储备,总体规模已经超过2000吨,甚至有黄金投资分析师估算,仅2012年,我国至少增持黄金250吨,实际数字甚至可能在500吨以上。对于此传闻,我国官方尚未给与否认和澄清。
责任编辑:仁可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ehengwan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