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动汽车撬动世界车市?
2009年09月25日 10:31 3531次浏览 来源: 国际金融报 分类: 相关新闻 作者: 王丽颖
看着那些庞大耗油的轿车最高时速被限制在50到70公里,每辆车平均载客最多一至两人,车重却超过1吨(一辆时速达到250公里的高端轿车可以重达2.5吨),我们可以想象一个时代已经接近尾声了。我们也必须意识到世界上的大城市正急需更轻便、更便宜、更环保的城市个体交通工具(ITV’s)
中国汽车销量近几年高速增长,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汽车销售市场,其汽车电子产品市场也很有发展前景。中国决策者正在着手通过技术革新为未来的汽车自动化市场铺路。如果真的能自主开发出轻便、便宜和环保的城市个体交通工具,那么中国将有望改变全球汽车市场。
电动车变革不易
简单把传统内燃机产业看成是夕阳产业的想法不切实际。直到现在,与6亿辆行使在世界各条道路上的燃油车相比,电动车普及仍然像是沧海一粟。电池一直是制约电动车发展的桎梏,电动汽车一直很难占据主流市场的关键因素就是因为电池过于笨重和昂贵,无法轻易替代相对廉价的石油燃料。
其实各个国家一直在不断探索对传统内燃机技术的升级。但是一谈到节省问题,就发现这个技术革新速度如此缓慢。密歇根大学运输研究学会早在1923年至2006年对美国各类汽车的试行距离和耗油情况做了测量。在汽车舒适度和内部装备不断更新基础上的评估显示,1913年福特T型车的平均耗油仅为9.4L/100km。然而自1923年以来,美国产汽车的平均耗油均在16.8L/100km,这一数字持续了10年多。后来,随着汽车安全系数和舒适度的不断改进,耗油量升至19.6L/100km。1974年能源危机爆发后,美国汽车制造业改变了策略,1991年耗油量改进到14.0L/100km。
尽管从那时起,人们逐渐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但是燃油技术的更新仍然进展缓慢,直到2006年,燃油效率也只突破到13.8L/100km。如果美国决心将汽车年耗油量减少10%,那么包括轿车、摩托车、卡车以及公共汽车在内的所有汽车,它们的燃油率都必须提高近2%。这个数字看起来并不大,但花了整整15年时间却仅仅提高了0.3%。归根到底,如果不采取相应的调整与监管措施来彻底改变这种情况,那么绿色革命就根本不可能到来。
新交通体系可能加速
追溯汽车史发现,电动汽车最繁荣的时代大约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1899年,由比利时工程师卡米乐·热纳茨设计的名为“永不知足”的轻合金材质汽车,是当时世界上首辆车速超过100公里/小时的电动汽车。这辆车如今被保存在法国贡比涅博物馆中。电动汽车发明之初,最强劲的对手就是庞大笨重的蒸汽机车,后来又被内燃机车赶超,到20世纪初,电动汽车在欧美国家的“黄金时代”一去不返。
令人瞩目的是,当西方国家还在忙于从走向末路的汽、柴油引擎中挖掘潜力时,中国正在组织资源试图在国内乃至全球汽车市场带来革命性变化——中国电动车热在悄悄升温,其中尤以城市电动车最有潜力。中国电动汽车以及电池制造商比亚迪(BYD)是中国市场发展较快的汽车制造商,这家公司很可能成为突破西方汽车市场的第一家中国公司。2009年底,BYD计划要推出e6全自动轿车,并于明年打入美国市场。该车充电一次可以持续行驶180英里。
电动汽车未能进入主流市场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电池缺乏充足储电的能力。美国通用汽车和日本丰田汽车都瞄准了使用铁磷酸盐技术的新一代锂离子电池。这种电池安全系数高,使用时间过长后,就算发热也不至于会发生火灾。
责任编辑:小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ehengwan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