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稀土走私者的自白 仅千分之一有证经营

2012年09月25日 14:46 8807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稀土


  那么,这些稀土究竟是怎么在国家"严查死守"下走出国门的呢?据悉,稀土走私方式主要有四五种,最常用的是在产品名目上做文章,比如把稀土含量高的产品申报为含量低的产品,或以出口铁合金、邮寄样品等名目逃避监管。第二,找政策漏洞做文章。有些外资企业在中国深加工的稀土产品往往含有超量的稀土元素,将稀土深加工产品出口后在国外再提取稀土元素,以此来逃避稀土出口的管制。其他方法还有以物理性状相似产品的名目出口、在品名归类上做文章等。每天海关的货物流量比较大,不可能实现全查,企业们用上述方法很容易钻抽查的漏洞,蒙混过关。
  2010年,国家规定的有配额的稀土出口企业仅有33家,但是最后查出的具有稀土出口的公司就有80家,其中40多家基本都是偷换名目的公司或者商品,有的甚至将稀土混在其他廉价商品里进行非法出口。另外,也有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爆料称,很多小企业走私手段也在不断翻新,包括原矿通过集装箱走私到香港或者从福建转往台湾进行转口,最终流向日本、越南等地进行分离冶炼等。
  陶敏敏坦言,在打击非法开采走私上,政府确实下了大力气,但效果一直不佳。因为很多稀土企业规模非常小,有的厂子只有十几个人,甚至还有一家几口人就自建一个工厂开采销售稀土,执法人员来了,几乎找不到负责人。不仅如此,在南方尤其是江西部分地区的山上到处都是稀土矿,当地的农民直接进行开采,由于部分稀土矿路途遥远、地理偏僻,给监管造成极大困难。


  正规军不堪干扰
  "被走私小企业抢走市场"
  走私泛滥让本来就内外交困的稀土正规军叫苦不迭。一家赣州稀土企业相关负责人就告诉记者:"当前较为严重的稀土走私现象对我们的影响很大,主要表现在价格上,走私的稀土不用缴税,一般比正规渠道便宜很多,造成正规企业的经营困难。"
  上述负责人还指出,今年5月之后稀土价格就开始走低,后来由于收储政策,暂时造成小幅涨价,但好景不长,价格很快又开始下行。总体来看,稀土价格的下跌历程已超过一年。虽然现在进入"金九银十"的传统旺季,但市场依旧延续前期低迷走势,价格缓慢回落,且有价无市,成交清淡。在此时,如果违规开采、销售的行为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对市场将产生恶劣影响,正规稀土企业的日子必然更加难熬。
  事实上,对于羸弱不堪的中国稀土业来说,走私只是问题的冰山一角。此前,从无知贱卖到严重污染环境,再到被外国非难,中国稀土业始终让人揪心。很多业内人士都还记得,在行业兴起之初,众多小企业只顾眼前利益,盲目开采,且由于技术落后,在开采、冶炼分离稀土时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与此同时,因行业恶性竞争、乱采滥挖等问题,致使中国可采储量大幅下滑,稀土行业一度陷入低迷,价格暴跌。更值得注意的是,看到稀土这一"工业黄金"的价值,拥有丰富稀土资源的美国等西方国家鲜有在自家门口开采的,而是大量从中国进口。工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生产国和出口国,目前稀土的储量约占全球的23%,然而供应量却约占全世界的90%以上。
  但是,当中国刚开始出手治理,美、日等国马上跑到世贸组织"告状",称中国违规控制稀土出口。今年初,美国、日本、欧盟针对中国限制稀土出口纷纷向WTO提起申诉,在内忧外患的形势下,中国稀土业已被逼到悬崖边。
  不过,回顾今年大半年来的市场,政策层面释放出的利好消息不断:行业整顿、实行稀土专用发票、打击走私、严格环保等等。若在去年三季度以前,任何一项政策的颁布甚至讨论,都足以引发一轮涨价狂潮。但今年以来,稀土行业已经从"政策敏感"转变为"政策麻木"。泡沫破灭后,前期囤积的大量库存以及宏观经济低迷引发的持续需求疲弱,两项因素的叠加作用,让市场陷入不景气之中。

[1] [2][3] 下一页

责任编辑:TT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ehengwan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