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钢稀土光环褪去
2012年06月15日 9:9 9780次浏览 来源: 企业观察家 分类: 稀土
业绩增长“靠天吃饭”
某种程度而言,包钢稀土是一家“靠天吃饭”的企业。
如果不是最近几年稀土价格大幅上涨,包钢稀土仍然只是股市中不起眼的一家盈利能力差的上市公司。
包钢稀土1997年上市至2009年12年间的年报统计显示,其年度业绩只有4次实现正增长,其他利润全部为负增长。从2010年开始,受价格上涨影响,这家公司的销售收入和利润才开始大幅度上涨。
2010年,包钢稀土实现营业收入52.58亿元,同比增加102.78%;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净利润7.46 亿元,同比增加5824.26%。
2011年是有史以来稀土价格涨幅最大的一年,当年包钢稀土实现营业收入115.28亿元,同比增长119.3%;归属母公司净利润34.78亿元,同比增长363.3%。
两年前的2009年,这家公司营业收入还只有25.93亿元,净利润更是只有微薄的 1300万元。然而,两年后,这家公司的产品结构并没有发生太大变化,分析师将盈利增长主要归咎于稀土价格上涨。
稀土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是国家去年以来对稀土行业实行了大规模的调控,一方面掀起了环保风暴,另一方面进行大规模整合。
然而,去年第四季度价格的大幅下滑,也让包钢稀土倍感手足无措。四季度稀土产品销量锐减,单季度收入环比下降65.02%,净利润环比大幅减少69.72%,导致公司全年业绩低于预期。
更多的挑战在今年。由于包钢稀土上市公司并没有资源,资源全部掌控在集团手中,所以从今年开始,包钢稀土将不得不面对新的挑战。过往的优势荡然无存——公司与包钢集团签订的稀土矿浆供应合同已于去年到期,新供应合同稀土矿浆价格将以市场均价为基础,公司原料固定价格时代宣告结束。
国都证券分析师肖世俊认为,2012 年公司从包钢集团采购的强磁中矿、强磁尾矿和磁矿三种矿浆的不含税价格相对 2011 年提高约1200%,预计将增加公司采购成本约4.8亿元。
另外,从2011年4月1日起,包钢集团开始向包钢稀土转收60元/吨的稀土资源税。以包钢集团1200万吨的采矿石量计算,肖世俊预计2012年将向包钢稀土转收稀土资源税约 8.4亿元,相对2011年增加1.9亿元。
他认为,原料成本大幅提升,将削弱包钢稀土的原料价格优势。
环保的软肋
说包钢稀土“靠天吃饭”,重要依据之一是,包钢稀土的环保较差。
截至目前,包钢稀土仍然没有通过环保审查。去年年底环保部公布第一批符合环保要求的稀土企业名单时,包钢稀土就落榜,而4月5日环保部发布《关于基本符合环保要求的第二批稀土企业名单的公示》时,包钢稀土再次落榜。
值得注意的是,那些已经通过环保审查的企业规模都小于包钢稀土,许多甚至是民营企业。
不符合环保要求,就无法进行正常的生产,同时也无法获取出口配额。
出口配额对于包钢稀土至关重要,因为其产量几乎每年都超过国家指令性计划,需要通过出口消化一部分产量。
商务部此前公布的2012年第一批稀土出口配额,只下达给符合2012年稀土出口配额申领条件的企业,共计11家企业获得首批出口配额,包括7家通过环保核查的生产企业、4家流通企业。由于环保尚未达标,首批获得配额的企业中并没有包钢稀土。
对于这些待审企业,商务部曾通知称,“企业如在2012年7月底前通过环境保护部的环保核查,我部将即时下达配额;如2012年7月底前仍未通过环境保护部的环保核查,我部将不再对其下达出口配额,所余配额另行分配。”
这也意味着,如果7月底前仍未通过环境保护部的环保核查,包钢稀土今年将丧失出口权。
责任编辑:TT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ehengwan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