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CDM成交全球占8成 碳交易蛋糕咋分
2009年09月03日 9:6 5402次浏览 来源: 中国能源报 分类: 相关新闻 作者: 贺娇 温婷
上交所:谨慎试水CDM项目
8月4日上交所宣布,为迎接世博会正式启动“绿色世博”自愿减排交易机制和平台。上交所自愿减排平台的建立与北交所国内首单自愿减排交易的达成前后仅相差一天,被一些媒体戏称为自愿减排在京沪上演“双城记”。
建世博自愿减排平台
上交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绿色世博”自愿减排交易机制和平台正在建设中。通过这一平台,参加世博会的各国参观者可以购买自己行程中的碳排放,实现自愿减排。上交所希望通过世博会这一契机,使自愿减排的理念深入人心,进一步推动中国自愿减排市场的发展。
对此,中国工商银行投行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史晨昱告诉记者,近两年我国的CDM项目及核证减排量供应已领先全球。中国低廉的碳减排指标被金融机构包装、开发后,成为价格更高的金融产品、衍生品及担保产品。北交所国内首单的达成和上交所自愿减排交易平台的建立,为中国争取CDM定价权迈出了十分重要的一步,有助于改变现在我国企业受境外买家操控、处于弱势地位的窘境。
据介绍,众多的金融机构、碳基金、国际知名企业和碳汇买家均与上交所有交流和接触。
上交所相关工作人员还介绍说:“我们目前正积极推进浦东新区的排污权试点工作。这项工作在今年年内会正式开展,希望能为全国其它地区的排污权交易提供借鉴。”
研究上创新 制度上保守
“中国现有的环境交易市场不存在碳排放量的交易,目前,CDM机制是《京都议定书》下所确立的一种机制。”上交所总经理林健在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上交所相关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上交所目前正积极给中国的CDM项目方以及国外的买家提供信息服务,并将进一步为中国CDM项目方提供培训服务,并将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在成立之初,上交所相关负责人曾再三强调,由于碳排放指标交易涉及政策层面的敏感话题,对于国内的环境交易所而言还是雷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上交所不会有直接的碳排放指标交易,目前在交易制度上也不急于创新,而是力求研究上创新,制度上保守。
日前上交所相关工作人员在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采访时,仍保持了一贯的谨慎态度,希望最好不要在报道中将上交所的项目定义为“碳交易”。
上交所的谨慎并非毫无根据。关于碳交易,国内至今存在着两种意见。反对者认为这会对我国参加国际气候谈判造成负面影响。因为根据《京都协定书》的规定,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缔约国不承担减排义务。中国开展碳交易,很可能会遭到国际舆论的质疑——作为全球第二大碳排放大国,是否可以只参加排放量交易,而不承担减排的义务?而支持者则认为,碳交易可以推动减排成本的降低,而且每一项CDM项目背后也伴随着技术的革新。未来我国必然要承担强制减排的义务,如果现在不参与到这个市场中,必然错失良机,在定价权上受制于发达国家。
天交所:低调夯实碳交易基础
作为天津市十大重点项目之一,天津市政府于2006年成立了由40多人组成的金融创新小组,为建立天交所进行调研作准备。“我们的准备工作做得非常扎实,并在2008年9月得到了财政部和环保部关于在天津开展排放权交易综合试点的批复,所以天交所的成立应该说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儿,”天交所副总经理穆玲玲对记者说。
作为股东之一,对于选择与芝加哥气候交易所、天津产权交易中心合资成立天交所,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下称“中石油”)总会计师王国梁表示,中石油应该为应对能源需求和环境变化作出贡献。为此,中石油大力支持天交所的建设,希望通过市场手段提升能源效率、推动节能减排、改善环境。
责任编辑:小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ehengwan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