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政策降温 多晶硅等进口不再受鼓励

2009年09月02日 8:45 2975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相关新闻   作者:


  多晶硅下游产能已过剩
  而就“多晶硅”从鼓励进口的“资源性产品、原材料”目录中被删除这一做法,据制造多晶硅设备的森松集团(中国)董事总经理薛绛颖分析,一方面我国多晶硅下游的电池、电池组件制造能力已过剩,不需要那么多的海外多晶硅原料;另外国内也基本掌握了多晶硅的制造技术,“既然有能力自己制造,就要进一步加强自主研发。”
  但薛绛颖也表示,一些多晶硅的技术如氢化、还原技术等仍然与国外有一定差距。
  但是,多晶硅行业高烧不退,显然也是此次《目录》调整中不再鼓励多晶硅进口的重要原因。
  中投证券统计资料显示,截至2009年上半年,四川、河南、江苏、云南等20多个省有近50家公司正建设、扩建和筹建多晶硅生产线,总建设规模逾17万吨,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倘若这些产能全部实现,相当于全球多晶硅年需求量的两倍以上。
  不过,记者也注意到,在“鼓励发展的重点行业”子目录中,也并非完全删除多晶硅制造行业,而是从鼓励“6英寸及以上单晶硅、多晶硅及硅片制造”,变成鼓励“8英寸及以上单晶硅、多晶硅及硅片制造”。
  薛绛颖认为,由于太阳能用多晶硅不存在“6英寸、8英寸”的叫法,所以这一改动估计是针对半导体产品的,“相比6英寸,8英寸的硅能切出更多的硅片,有利于提高硅的利用率。”

[1] [2]

责任编辑:小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ehengwan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