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稀土调查:触目惊心

矿区伤痕累累 私挖盗采难以杜绝 青山之殇

2012年05月29日 10:40 18978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稀土   作者:

 

  利益之困--怎样兼顾多方利益?

  作为"稀土王国",赣南地区已经成为多方利益的博弈场。国家与地方、国有资本与民间资本以及群众与政府、企业,利益错综复杂,难解难分。
  稀土的高额利润吸引了不少地方官员参与其中,明里暗里,有的地方官员跟稀土企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可能官员本身就是企业的股东。
  央企也想来分一杯羹。不少央企都想进入赣州参与稀土企业的合并重组,但地方却并不想把资源拱手让人。"若是完全集中在央企手里,协调起来一定很困难。它们开采出来后,不一定留在江西进行深加工,可能会选择到人才更多、交通更便利的地方,税收就不交给资源产地了。"当地官员说。
  一个身份被热捧,还有一个身份却被人忽视。
  赣南地区是赣江、东江的源头。作为源头地区,赣南放弃了很多发展的机会。近5年来,赣南地区关闭和搬迁了2540家企业,这些企业大部分是用工多、纳税大的有色金属采选行业企业。同时,拒绝了3150个对环境有破坏和污染的项目,累计经济损失近千亿元。
  与此相对的,赣南地区群众生活水平普遍较低。据统计,2010年,赣州农民平均纯收入仅为4182元。
  "无序开采的问题,这么多年来,从政府部门到业务部门,不是不想管,都想管好。但总是起起伏伏,效果不明显,因为没有从根子上管起。"当地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说,为了保护下游水质,源头地区放弃了很多发展机会。要求他们安于贫困、接受诸多限制是缺乏动力的,也是很难奏效的。
  "穷"的问题解决不了,无序开采的问题就不能从根子上解决。
  当地人认为,应该建立赣江、东江流域上下游生态补偿机制,开展东江源生态补偿试点。将赣南地区全境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补助范围,扩大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规模。同时,国家在项目布局和投资时,也要对赣南地区有一定倾斜。

 

[1] [2] [3] [4][5] [6] 下一页

责任编辑:安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ehengwan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