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煤整合谈判不完全市场化 大国企乘虚而入
2009年08月28日 8:41 3263次浏览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分类: 相关新闻 作者: 徐炜旋 李明
8月26日,山西中吕律师事务所的几位律师就继续“长驻”太原某宾馆,为太原当地煤炭整合谈判做最后冲刺。
据山西省煤炭工业厅发布的消息,截至目前,山西2000多座小煤矿中超过七成的主体,已与省内、中央和民营大型煤炭企业签订兼并重组协议,找到产权交易或重组伙伴。按照计划,8月底,将全部完成兼并重组的协议签订工作;9月份,新的企业主体将入场开工,新建扩建矿井的基本建设全面推开。
“大部分仅签订了框架协议,即意向书,而更实质的是资产评估与价格谈判。”全程参与煤炭整合工作的山西中品律师事务所主任高剑生在接受本报在内记者采访时表示。与大型煤矿集团与小煤矿“身在其中”有利益纠葛不同,参与并购的中介机构更能看清并购产生的所有问题。
70%整合进度
目前,山西煤矿大整合正处于“第二阶段”,即企业与企业的对接。但据本报了解,并非符合条件的企业可与小煤矿自由对接,基本上必须按照当地政府整合方案实现“一对一”对接,而非一般并购的“多对一”。
此轮大整合被视为国内最大规模的企业重组,山西省政府要求整合主体年产能必须超过300万吨,且其中要有一个达到90万吨的大矿。并确立了“大集团先行”战略——“一个矿区尽可能由一个主体开发,一个主体可以开发多个矿区”,大型集团在整合中处于主导地位。
而小煤矿与谁对接进行合并由各地上报的整合方案确定。据了解,山西各地都已完成了整合方案的报批工作,包括哪些煤矿保留,哪些煤矿关闭,地方能整合多少,选择哪些整合主体。
确定整合方案后,各地方政府积极促成大集团与小煤矿尽早签订并购协议,按照原规划,各市要在8月底前完成相并协议签订工作。而目前公布的完成情况为70%完成协议签订任务。
据山西省煤炭工业厅相关官员表示,这些已经签订兼并重组协议的煤矿,有40%的煤炭企业已经进行了资产评估,进入交易;有30%的煤炭企业先进行兼并重组的股权登记,成立新公司,再进行资产评估交易。
对于70%的整合进度,高剑生告诉记者,“实际情况可能是倒过来的,30%签定协议,而70%没签。”主要是双方对协议的界定有所区别。
高剑生认为,只签订框架协议并不具备法律效应,转让价款以及整合方式并没有确定下来,只能代表一个意向。“签订意向书后,才是真正谈判的开始。”
而70%之外,在8月底大限之前,仍有约30%小煤矿连意向性协议都仍未签署。山西社科院副院长潘云告诉记者,目前还没有签订整合协议的煤矿主要是两类,一类是资源条件极差,没有大矿愿意去整合;一类是资源条件非常好,不愿意低价出售,但又不能扩产到单井90万吨。对于这两类煤矿,山西省政府将再出台有关政策,对直接关停的矿井进行补偿,并引导所有煤矿尽快整合完成。潘云预计,到今年底,90%左右的煤矿将完成整合。
责任编辑:小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ehengwan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