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VS2007:两个牛市的比较

2009年08月24日 10:5 3302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相关新闻   作者:


  下跌中继还是反转?
  应该说,在央行通过控制新增贷款导致的流动性趋紧的背景之下,不少卖方机构开始将眼光从流动性转向基本面。
  东方证券在21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从中期看,在经济复苏的大背景下,主导市场运行的力量将从流动性驱动转向基本面。”
  不得不承认,2007年和2009年两轮股市启动时的宏观背景迥然相异,宏观经济景气度可谓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具体来说,发电量一个处在高处,一个是低谷;CPI和PPI在2007年那年月同比在10%附近,而在2009年初处在由正转负的过程中。
  更为重要的是,经过2005年下半年和2006年轰轰烈烈的股改之后,在控股股东和流动股东利益一致的推动之下沪深两市上市公司的业绩出现了集中释放,这是2007年牛市最为重要的要素。
  一份来自国泰君安研究所的统计中显示,从2003年至2006年间,上市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在0-100%之间;不过进入2007年之后,上市公司净利润同比出现爆发性的增长,并且在2007年年中甚至达到了250%的同比增幅。
  而从2008年第三季度开始,上市公司净利润同比出现了负增长,2009年4月公布的上市公司第一季度报告显示这一趋势变得更为严重。
  所幸的是,来自天相投顾的最新统计显示,在截至8月20日两市已经公布半年报的876家上市公司业绩来看,虽然上半年合计1140.3亿元的净利润同比下降18.78%,但是剔除不可比公司,二季度环比却出现51.91%的增长。
  于是,在经济复苏的预期之下,上市公司在接下来的下半年的业绩将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市场走势。来自东方证券的测算认为,“尽管1-5月份全部工业企业利润下降了23%,但其回升的速度比较快,我们预期全年(含12月份)的有望增长19%左右”。
  虽然这一测算远远不如乐观的兴业证券预计的2009年上市公司业绩同比28.11%的增长幅度,但这已经足以支撑当前市场之下A股25倍的平均市盈率。
  在上证指数创下3478点反弹新高的8月4日前后,沪深两市的平均市盈率在36倍左右,市净率在3.5倍左右,依然低于2007年“5·30”时50倍平均市盈率和4.5倍平均市净率。
  如果单从宏观经济政策层面做对比,2009年和2007年似乎并不具有可比性,合资券商高华证券的分析师更愿意将目前中国政策转向和2003年-2004年的政策来进行对比。
  该券商在8月19日发布的最新一期中国经济简评中指出,“中国上次始于2003年的调控周期为分析中国当前的潜在政策调整提供了借鉴。”
  在2003年5月,央行首先选择了引入票据替代国债成为对冲流动性的工具;当年9月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100个基点,并辅以窗口知道等一系列措施抑制贷款增长;2004年4月存款准备金率被再次上调50个基点,政府在此后还出台了一系列抑制信贷、投资和物价的行政措施;直到2004年10月29日,央行才动用了利率工具,将一年期存贷款利率同时上调27个基点。这距离政府开始实施调控政策整整过去了18个月。
  据此,高华的分析师认为,“政策措施的出台可能分三步走,所采取措施的效果和强度将逐步增强。”
  “我们预计今年第四季度政策的方向会得到调整,伴随以50个基点的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在经济过热和通胀压力的信号进一步显现之后,政府将在2010年出台力度更大的调控措施,包括三次加息。”

[1] [2]

责任编辑:小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ehengwan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