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龙重工十年:“南征北战”并购发家史

2009年07月28日 9:33 4869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相关新闻   作者:


  并非一帆风顺
  建龙集团上述中层对记者透露,回头看建龙集团走过的路,大多都是通过联合、并购完成的,从唐山建龙到承德建龙,从吉林建龙到黑龙江建龙,而且大都出奇的顺利,直到2004年6月初,正处筹备期的宁波建龙成为继江苏铁本后又一个被国家重点查处的违规钢铁项目,张志祥才遭遇了进入钢铁业后的第一次“滑铁卢”。
  宁波建龙是张志祥和郭广昌发起成立的,最初的主要股东为:唐山建龙实业有限公司占35%的股权;复星集团旗下的南京钢铁联合有限公司占35%股权;新希望集团旗下的福建联华国际信托投资有限公司占5%股权;另外两家境外注册的公司AT&NInterna-tionalHoldingLtd和 CrownPraiseLimited分别占20%和5%的股权。
  直到2006年,由于浙江省政府和宁波市政府的坚持和游说,宁波建龙才最终被保留,不过相对控股的股东成为浙江当地的国有企业杭州钢铁集团公司,张志祥则退居次席。
  在当年的几次公开采访中,张志祥曾数次强调对失去宁波建龙的控股权并不在意,但同时也感慨,宁波项目主要是因为部分程序上没有走到位,考虑得不够周到,做企业一定要稳健,速度不能过快。
  在安置妥当宁波建龙之后,张志祥又开始在东三省布局,2005年11月,建龙集团联合黑龙江宝泰隆公司共同出资11亿元收购了新抚顺钢铁70%的国有资产。改制后的股份公司,建龙集团占60%的股份,黑龙江宝泰隆公司占10%的股份,抚顺市国资委占30%。
  同年,建龙集团参与了吉林通化钢铁的改制,出资8亿元,加上吉林建龙的6亿元净资产,从而拥有了“新通钢”36.19%的股份,吉林省国资委拥有46.64%的股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拥有14.6%的股份,通钢的管理层为2.57%。
  当时,张志祥建议打破国企和民企之间的界限,推动混合式重组,保持竞争中的合作。“目前国企的管理只是有一个根本问题没有解决掉,那就是产权,民营的优势是产权明确,公司治理结构完善。”张志祥曾经这样说。
  不过,也正是这一次重组,使张志祥的并购之路再现波折。
  通钢集团是吉林省最大的钢铁企业,下辖通钢股份、吉林钢铁、通钢矿业、磐石钢管、四平制品、通化网航、通钢国贸等7家子公司,其中,通钢股份是通钢集团的钢铁主业主体。自建龙参与通钢集团的重组以来,双方就一直冲突不断。而2008年又遭遇了金融危机通钢出现巨额亏损。
  2009年3月,建龙集团与通钢达成初步意向,建龙集团退出通钢集团,转而拥有吉林精品钢基地的所有权,并拥有通钢原有的矿山所有权。
  “事实上,这一意向还没有正式履行,因为三年来涉及的资产太多,评估和清算工作仍在进行。”通钢股份一位内部人士昨天告诉记者,不过在签订股权分离协议后,市场好转也使通钢大幅减亏,6月甚至出现了6000万元的盈利。
  而通钢集团却因改制出现了冲突,建龙集团也退出了重组。
  在上任通钢总经理之前,陈国军担任吉林建龙下面一家小型钢厂的总经理,年龄只有40多岁,是张志祥手下的一名得力干将,2005年建龙集团入股通钢集团时,陈国军就曾来到通钢集团旗下的通钢股份任职,而在陈国军出事后,通钢股份的总经理由通钢集团的副总张志东代理。

[1] [2]

责任编辑:小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ehengwan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