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铟花”在红水河畔绽放
——记华锡集团公司优秀共产党员唐晓玲
2011年06月09日 10:2 3071次浏览 来源: 广西来宾华锡冶炼有限公司 分类: 锡 作者: 李耀魁 罗丹红
在广西来宾华锡冶炼有限公司铟冶炼基地上,绽放着一朵耀眼的“铟花”,她不仅人长得漂亮,笔下的文章也写得漂亮。她就是来冶政工部副主任、优秀共产党员唐晓玲。15年间,被《中国有色金属报》、《广西工人报》、《来宾日报》、《广西有色报》等各级报纸采用各类稿件近两百篇,被工友们誉为娇艳的“铟花”。
1996年9月,在华锡集团公司大厂技校毕业的唐晓玲,告别了哺育她成长的故土湖南,带着湘辣妹子的抚媚来到红水河畔的来宾华锡冶炼有限公司。在电铟车间当一名冶炼工,在过滤工段岗位上,她勤奋好学,积极肯干,领导便让她当了宣传员。她二话不说拿起笔就写,可是很长一段时间里投出去的稿件如“泥牛入海”。当听到“癞哈蟆想吃天鹅肉”的议论时,她伤心地哭了好几回。“开弓没有回头箭”。在充满阵痛的深思中的一段时间里,唐晓玲身上像“染上”了几个“癖病”。一是每次休班,她就到市里的新华书店去看看有没有新进一些新闻写作方面的书籍; 二是在岗位上下班后她总是不先忙于回家,而是经常到生产现场,到特殊工作地段向工友、向班组管理人员了解生产情况;三是干完本职工作后她跑到车间、科室,向领导询问最近车间在现场管理、设备维护、节能减排、安全生产、合理化建议又采取了哪些好的管理方法,向公司有关职能部门了解最近公司里又出台了哪些好的管理制度,同时又了解了一些准确的生产数据;四是经常在吃过晚饭之后到公司工会阅览室阅读一些有关刊登企业新闻方面的报纸:五是向一些老通讯员虚心“取经”交流,听听他们对写通讯报道的一些体会,学学他们的写作方法。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不懈的努力,唐晓玲的稿件经常在《中国有色金属报》《广西有色》、《来宾日报》、《广西工人报》报上出现了。且连续多年被华锡集团公司评为“优秀通讯员”,并被《广西有色》聘为特约通讯员。难怪《广西有色》编辑在来冶公司举办通讯员培训班上评价她说:唐晓玲是一线通讯员,她的稿件注重现场,写得真是“牛”。一些爱读报的职工们都说:唐晓玲写出的稿件独具特色,生动活泼,贴近生活。她不善言谈吹嘘,而其作品妙语珠连,逻辑性强,编辑喜编,读者爱看。她写稿的最大特点是:善于观察,勤于探索,选准角度,一气呵成。她所积累的新闻素材十分广泛,内容涉及党建、女工、工会、安全生产、设备管理、技术创新、节能降耗、尊老爱幼等。她常说:作为业余通讯员,既要具有新闻敏感性,又要谦虚谨慎,与采访对象交朋友,向编辑老师多请教。奉献给读者的,应是一坛甘甜醇和的美酒,而不是白开水。有一次,为了采写一位集团公司劳动模范,她下到炉前与这位劳模一起工作,一起投料一起放锡,找职工谈心,和他们打成一片。经过几天跟踪采访,他准确地掌握了这位劳模兢兢业业的吃苦耐劳精神和敬岗爱业事迹,然后挑灯夜战,最终以《敢啃硬骨头的班组长》标题刊登在广西有色《华锡人风采》栏目上,备受职工瞩目。
从2007年以来,在电铟车间、甚至是其他车间、科室哪位工友发现了新鲜事都爱找唐晓玲说叨说叨,让她给报道出去,这不,公司企业管理部廖婷兰给唐晓玲讲述公司部开展QC活动,在参加华锡集团公司QC成果发布会上获得大满贯,包揽了前三名,蝉联了六连冠时,她通过深入采访,写成了《成果背后的故事》,被《广西工人报》、《来宾日报》、《广西有色报》给采用了,并获得2007年华锡风采征文二等奖。唐晓玲身边的工友们见了面都会喊她“土记者”。
如今,唐晓玲已经走上来宾华锡冶炼有限公司政工部副主任的岗位,工作岗位变了,但她对宣传报道工作的执着追求没有变。依然坚持用手中的笔对准一线工人,职工们都把她当成知心朋友。《好样的、挥发小伙》、《办法总比困难多》、《十年敬老情》、《凝心聚力当家人》、《一位技术标兵的爱岗情》等大量反映职工生活的作品被《广西工人报》、《广西有色》、《来宾日报》等多家报刊采用。她说,我是华锡人,我要用手中的笔,去记录在华锡集团铟冶炼基地上默默奉献付出辛勤劳动的工人们,去讴歌他们的光辉业绩,去写他们的酸甜苦辣。
责任编辑:lee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ehengwan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