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铝业利用期货市场促进企业发展

2010年10月26日 9:22 11617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铝资讯

  期货市场在铝行业中游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完善了电解铝的价格形成机制
  首先,相对于现货,期货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具有制度上的优越性。期货市场公平、公开、公正的交易制度,形成的价格可以更公平、真实地反映市场状况。尤其是期货价格可以按照时间序列反映出未来的市场价格,也就是不仅仅反映了交易当时的供求关系,也反映了交易者对于电解铝未来供求变化的判断,同时不断地由交易双方共同进行修正,有机“动态”连续地反映出当前变化着的以及变化后的供求关系,形成了对于未来商品供求关系趋势的研判。
  其次,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可以完善电解铝的价格机制。因为期货合约价格是由成千上万的投资者在市场上通过公开竞价方式产生的,充分反映了与此相关的各种信息以及不同买卖者的预期,从而有助于现货市场投资者把握行情发展趋势,对铝生产者、经营者的价格走势判断都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加快了铝行业产业的发展
  在期货市场推出铝期货之前,我国的铝锭生产基本上没有统一的产品标准。在期货市场的带动下,铝产业链逐步发展,电解铝企业逐步了解和接受了期货商品的交割标准和品牌,从而推动了电解铝锭的行业标准化。如今,铝的生产企业所使用的铝锭的标准,基本都采用交割产品标准(除去特定产品外),而作为交割品牌也更是在行业内享有较高的信誉度。期货市场提升了企业产品的无形资产,增强了全行业对铝锭质量的重视,促进了产业链的发展。
  为铝生产企业的库存提供了对冲市场
  由于现货市场中铝价格有较大的波动性,且是大部分铝生产企业不可控的,这就带来了较大的市场风险。不仅如此,现货价格的变动还影响了企业的生产计划,增加了库存成本。尤其在目前电解铝市场供大于求的状况下,库存的铝现货的保值问题显得更为重要。而期货市场正好提供了一个套期保值、对冲现货风险的工具,通过期货操作,可以将未来的铝价格锁定,从而稳定企业收益,平滑企业生产和库存成本。
  提高了企业适应市场的能力
  期货价格具有信息反映的前置性、敏感性以及先行的导向作用,能够帮助企业尽早预测未来,提高企业的应变和适应能力。
  首先,期货价格具有预测性,这对于指导企业取得市场竞争和结构调整主动性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期货价格的这种随着潜在供求量的变化不断修正,并连续动态地反映当前变化中、后的供求关系的特点,揭示了未来商品的供求变化趋势。这使企业可以在市场起伏不定的环境下,主动地制定计划,组织生产经营,并为之提供规避风险、锁定成本利润的机制。
  其次,铝期货有助于企业进行风险管理。铝现货的波动将引起产业链和企业的收益波动,而期货市场能帮助企业进行套期保值,从而管理价格风险、稳定经营。
  再次,铝期货推动了电解铝企业制度的市场化改革。期货市场的价格波动可以帮助企业适应国际化企业管理的方法,利用期货市场进行原材料采购管理,锁住采购成本,缩短存储时间,降低流通费用,实现预期利润。
  云南铝业发展特点
  云南铝业目前年产能铝电解40万吨、铝加工16万吨、炭素制品18万吨,综合生产能力超过70万吨,总资产近60亿元,销售收入近70亿元,是一个集铝冶炼、炭素制品、铝加工为一体的综合性大型铝企业。
  云南铝业早期就很重视其生产活动中面临的各种风险,一直在积极地致力于风险控制。云铝集团不单单采用传统的内部管理和产业升级延伸的方式,同时也积极地采用市场机制和期货工具去化解风险。如在控制原材料风险方面,云铝集团一方面延伸产业链,通过控股文山铝业获取云南周边的铝土矿探矿权,积极进行自我开发,减少海外氧化铝对自己的影响;另一方面对海外的氧化铝进口部分直接采用期货点价模式和期货对冲方式对冲其风险。
  云南铝业的发展在我国铝行业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概括来说,云南铝业非常重视运用期货市场,通过结合自身的特点,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期货服务结构。云南铝业坚持期货服务于企业经营风险的原则,长期在伦敦和上海进行套期保值以对冲企业经营的风险,并根据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长期对电解铝价格波动进行跟踪研究,使得企业的生产可以根据市场的价格变化进行调整。此外,在海外原材料进口的点价过程中,通过参考期货价格的未来预期,做出准确的原材料价格采购判断,压缩了成本。加之,公司的铝锭成为了伦敦金属交易所、国内交易所的交割品牌,提升了企业产品的知名度,帮助云南铝业扩展了市场份额。通过海外的期货交易,增加了企业的全球视野,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备且适合企业的套期保值模式、风险管理模式,保证了企业现货经营的持续稳定增长,促进了企业的现货规模化经营,提高了企业在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力和经营水平。

 

[1] [2][3] [4] [5] 下一页

责任编辑:wuren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ehengwan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