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材名镇”三年整治 大沥产业置换路径
2010年09月25日 8:59 7505次浏览 来源: 经济观察报 分类: 铝资讯
方案确定后,联 村第一个签约。根据相关合同内容,土地租金根据各村委会此前土地租用价格而定,政府保证以不低于之前租金的价格租用土地,每3年递增10%,租期为40年。返租协议签订后,整个中心区的平均土地收益较拆迁前提高超过30%。商务中心区的项目需经南海区一级审批,而招商则由大沥镇政府负责。
提及带头配合新土地模式,联村村委会主任黄树荣说是因为在他40多年的生产队长工作中,如今“深刻理解土地多不是好事情。土地上的产值高土地才值钱”。
相关人士更不讳言:“现在村里发展靠的是区和镇的政策,等到将农村的土地摆到城市的轨道上发展和做出成绩来,我们拿的就是省里的政策、国家的政策。”
黄树荣同时提到,新土地模式“要是没有镇政府牵头,村委100年都还在打架”。
在“三旧”改造,包括黄树荣心里也没有底。“我怕镇长光拿一份文件就来骗我。”黄树荣笑道。而村与村之间过去的产业不同、租金水平不同也加剧了彼此的意见分歧。
大沥镇的做法是直接派驻人力物力进入村委一级组织治污和“三旧”改造,“没有收村里一分钱”。而镇里率先投资兴建地标式建筑更让村里对拉动土地招商感到信心。
“政策像东风一场,吹过就没有了。”黄树荣表示。原来办理土地证,一亩地需要8万块钱,现在只需要2万一亩地。他认为,趁此机会将村里土地用途全面合法化,对村民来说就是最重要的保障。
转型后续
治污仍在继续。
走进长虹岭工业区,金属制品工厂排放的烟气味刺鼻。该工业区位于大沥镇的边缘,里面的工厂大多是从镇上搬来,只有几年历史,外观仍然较新。一些大型工厂排放的烟气,使得街道上灰蒙蒙一片。
金属制品厂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工厂治污的压力一直没有间断,政府部门隔三差五到厂内检测排污,并对排污超标者处以惩罚。
工厂负责人王先生反映,治污3年以来,今年拉闸限电的情况最为严重。6月份的时候曾有一周内限电5天的记录。“‘十一五’规划最后一年,全国上下都在为节能减排达标冲刺做努力嘛。”王先生笑言。
对于政府所称的节能减排将倒逼企业寻找转型升级的道路,王先生认为,治污与否不是企业转型的主要动力,近年来不断上涨的成本压力早就迫使企业不得不改造设备流程以求生存。
“工厂为搬迁和治理污染所付出的成本很快能收回来。真正困扰企业的是生产成本。”王先生说道。他举例,过去一吨铝坯使用90-100kg重油,油价气价的提升让企业不堪重负。经过更新设备,企业目前使用70-80kg重油即可提炼同样吨数的铝坯。
素有“中国有色名镇”和“中国铝材第一镇”之称的大沥,目前从事有色金属行业的企业约2000家,其中铝型材加工业居“龙头”地位。不管是迫于治污压力还是自身转移,近两年大量铝企外迁,只有大型铝型材企业仍“坚守”大沥。企业大量抽离,让大沥镇的产业集聚问题备受关注。
南海区区长区邦敏接受本报采访时强调:“大沥有色金属不能够在我们这个整治过程中消灭,要把它做强。”他以南海的陶瓷为例,表示政府抓节能减排的同时重视两个“贡献”。“南海的陶瓷厂企原来有108家,去年年底只剩下10家,但是其产值税收占到行业的80%——这就是社会贡献。二氧化硫的排放只有原来的3%,这个也是社会贡献。”区邦敏说。
“我们在支持传统产业转移的时候,要记得它们是对南海作过贡献的。现在我们要利用三旧改造的政策,利用政府有限的财力,去支持它转型升级,肯定它们过去对南海的贡献。”区邦敏表示。
根据新的产业总部定位,大沥将以土地优势,同时配以国际采购、金融保险、物流、会计法律、酒店服务等强大的商务配套,吸引企业总部进驻,实现决策、研发、培训、营销、财务结算等多种功能。
面对政府一片唱好,上述企业负责人王先生则表示他暂时不乐观。“传统制造业目前能做的就只有局部改进,不可能一下子升级到那个档次。”王先生说。
[1] [2]
责任编辑:安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ehengwan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