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钢通钢联姻再起波澜 首钢含糊称“没法回答”
2010年07月08日 15:52 2865次浏览 来源: 证券日报 分类: 黑色金属
重组路曲折 控制权是关键
通钢重组,可追溯至2005年,吉林省在主动邀请鞍钢重组通钢时,选择了报价更高的民营企业建龙钢铁。建龙钢铁出资8亿,加上吉林建龙的6亿元净资产,拥有了新通钢36.19%的股份,吉林省国资委拥有46.64%的股份,剩余股份归华融资产。但在2009年7月,建龙集团二次入股通钢时,计划持有通钢65%股份,但遭到通钢职工的反对。造成了建龙委派的总经理陈国君在7月24日被围殴致死的事件。
2009年下半年,吉林省国资委重新引进通钢重组方,再次邀请鞍钢和首钢重组通钢。但由于种种原因,最终鞍钢没有满足通钢提出的重组条件而放弃,进而首钢成为了重组通钢的另一候选对象。
“首钢对通钢的整合,还是战略上的考略,首先是看到东北的市场,可以说是在东北市场的战略布局。”张士宝认为。而首钢集团董事长朱继民曾对记者表示,首钢重组通钢的动力在于,重组符合首钢发展的整体规划。
而据知情人士表示,承诺既出资又出技术的首钢,则希望无论在改造通钢过程中,还是通钢“脱胎换骨”后,都能对其掌握主动权。这样似乎控制权成为了首钢重组的关键。
据分析人士表示,首钢通钢重组不成功,很有可能是在考略控制权方面的问题,因为在权力再分配、通钢改造计划这两个方面双方都对自身的发展有很大的预期和潜力。
[1] [2]
责任编辑:hq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ehengwan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