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石油储备体系首次向民营油企开放
2010年05月18日 9:13 1363次浏览 来源: 上海证券报 分类: 相关新闻
记者昨天(17日)从知情人士处了解到,“利用社会库容存储国储油资格招标项目”在上周末举行开标大会,民营油企首次有机会参与国储油招投标,这意味着国家石油储备体系的大门首次向民营油企开放。
中商联石油流通委员会会长赵友山说,民营油企进入国家石油战略储备体系,可以藏油于民,有助于缓解民营油企的油源问题。
我国已建设了多个国家石油储备基地,但以民营油企和地方国企为代表的庞大社会库存一直游离于国家石油储备体系之外。记者了解到,能够进入国家石油储备体系的企业须具备一定资格,例如单个油罐的容量在1万立方以上等。有民营油企向记者介绍,此次招标项目尚在评标过程中,这次投标的多是民营企业和地方国企。
民营油企仓储能力比较分散,单个规模不大,不便于管理,此前没有做过这方面的尝试。不过民营油企一直期望能将其仓储能力纳入国家石油储备体系。
新36条唤醒民间资金 民企筹划参与油气勘探开发
“我们和国内几家大的民营油企这两天都在研究如何利用'新36条’提供的空间来参与油气勘探开发。”就《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称“新36条”)支持民间资本进入油气勘探开发领域一事,中国商业联合会石油流通委员会会长赵友山昨天在接受上海证券报采访时如是说。
相比多年前中国首次披露允许民营油企参与油气勘探开发时的兴奋之情,赵友山此次说这番话的语调却颇为平静。显然,经过多年从希望到失望的轮回,这位民营石油领军人物也变得异常冷静。
尽管如此,民营油商仍似乎被政策重新点燃希望。赵友山透露,他们和国内几家大型民营油企目前正在研究怎么去做,包括怎么与国有石油企业合作的问题。
但是广东省石油行业协会会长陈顺遂昨天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短期内,民营油企要进入油气勘探开发还很困难”。记者了解到,国内目前能单独留给民营油企的油气勘探区块几乎没有了,因此民营油企要进入这个领域也只能和国有石油巨头合作。
中国能源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郭海涛同样指出,“政策上来讲允许,实际操作层面上仍有疑问,因为主导权掌握在国企手中。”
据“新36条”第八条规定,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石油天然气建设;支持民间资本进入油气勘探开发领域,与国有石油企业合作开展油气勘探开发;支持民间资本参股建设原油、天然气、成品油的储运和管道输送设施及网络。
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会长保育钧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过去是“允许”,现在是“鼓励”,这是一大进步。
“这份文件应该会给民营油企带来实质性的影响,当然首先还得落实。”赵友山表示,“从资金角度来说完全没有问题——国内拥有几亿乃至几十亿资金的民营油商多得很,只要政策真正放开,任何项目都可以去做。”
责任编辑:小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ehengwan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