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土地拍卖以地王为标杆 被指调控无诚意
2010年05月13日 16:39 1531次浏览 来源: 世华财讯 分类: 相关新闻
5月12日消息,2009年9月北京万科联合中粮地产创造了北京房山地王之后,将房山长阳区域引燃。今日,该地区两地块招标,几乎成了国企专场。有开发商抱怨底价以地王为标杆,过高。有专家向新浪财经表示,其凸显地方政府无调控诚意。
中铁首开等六国企争食
今日上午竞标的房山长阳起步区两地块分别收到了6份和5份标书,共计7家竞标单位,其中6家为国企。
长阳镇起步区3号地南侧居住、文化娱乐地块,规划建筑面积15.79万平米。招标底价为9.1亿。楼面价按照底价计算已经达到5763元/平米。
该地块共收到六份竞买标书。分别为首开、中国水电建设集团房地产公司、中铁房地产集团、北京建工集团、北京新华联置地以及北京万科和中粮地产联合体。其中北京建工出价最高,为11.53亿。北京万科与中粮地产联合体次之为9.83亿,中铁为9.4亿,而其余三家竞标价格均低于底价,丧失了对该地块的争夺权。
另一地块为房山区长阳站8号地西侧地块文化娱乐及居住项目用地,规划建筑面积18.69万平方米。出让底价10.74亿。楼面价底价为5746元/平米。该地块同样吸引了首开、中铁、北京建工、金融街控股、北京万科和中粮地产联合体。其中,金融街控股开价低于底价竞标无效。北京建工出价14.02亿元最高,北京万科和中粮地产联合体则报价10.81亿,最低。
根据北京市土地整理储备中心的规定,上述两地块现场招标后,经过7人组成的专家评审委员会,通过对企业资质、财务状况、开发规划和主观印象等方面综合考评,竞标结果将在7个工作日内公布。
开发商抱怨“地王”成政府底价标杆
相比于楼市调控前土地成交动辄一两倍的高溢价率,今日参与招标的开发商开价相较底价都略显“保守”。
“之前的溢价率没有参考价值,因为政府在出让土地时,不同的地块是按照不同的标准设定的底价。”现场开发商如此向新浪财经表示。
“底价还是太高了。”参与竞标的中铁集团相关负责人与新浪财经对话时如是说,“万科之前拿的地王地价已经成了标杆。”
“去年,房山长阳1号地和5号地被万科地产以5726元-6442元/平方米楼面价斩获,这次两块地的招标底价就达到了这个价,显然政府还是不希望地价太低。”上述开发商如此表示。
去年9月7日,万科联合中粮在北京市房山区豪掷22亿元拿下长阳镇起步区1号地,溢价率高达263%,折合楼面地价近6500元/平方米,成为了房山的新地王。而后的28日,其再次以29.3亿元竞得长阳镇起步区5号地。
北京万科总经理毛大庆今日现身招标现场,但其一改此前乐于在会后与媒体进行交流的惯例,一言未发匆匆而去。“调控了,还说什么啊。”现场有开发商如此说。
专家质疑地方政府无调控诚意
目前,北京房山长阳起步区的8个地块中,万科中粮联合体已经斩获两块,北京城建也在去年9月将4号地斩获。
除今日招标的3号和8号地外,其余的2号、6号地已经于5月6日挂牌交易,其中6号地要求全部建中小套型商品住房,销售限价为1.25万元/平,已经接近周边的二手房和部门新盘的销售价格。不过,至今仍无人叫价。
“目前地方政府又要规避媒体对其房价调控不作为的指责,但又不能丢掉对土地财政的依赖。”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投资与市场研究室主任曹建海如此对新浪财经表示。
曹建海称,“底价和销售限价定的高,显得地方政府在调控房价上没有诚意,其并不希望看到房价下降,还想多卖土地。在宽松的货币政策下,宁可牺牲企业的利益。”
据北京中原三级市场研究部统计数据显示,在09年房山区,土地总成交额达到100.3亿,总建筑面积为243万平米。9月以后的部分地王拉高了区域的价格,全年的楼面价在4125.4元。其中住宅的面积为227万平米,总成交98.85亿,住宅楼面价为4342.9元/平米。
而在2010年区域新增楼面积为48万平米,总交易额为14.7亿,楼面价为3057元/平米。住宅成交为32万平米,成交总价为12亿,楼面价为3723元/平米。
北京中原地产三级市场研究总监张大伟分析称,目前房山的存量商品房已经够消化三年半。
而曹建海也担忧,未来地方政府或许会和开发商合谋,在楼市供应充足或者供大于求的情况下,允许开发商囤地,拖延开发时间。
责任编辑:仁可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ehengwan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