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价改革可能将重启 内蒙古率先破冰

2010年05月13日 10:10 1473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相关新闻

  5月12日报道,火电企业处于产业链的夹缝中,左右为难。一方面,上游煤炭企业坚持按照市场价格向其供应煤炭,另一方面,上网电价却受到政府的严格管制,“市场煤、计划电”的模式,使电力企业的盈利能力很大程度上不是取决于自己的经营效率,而是由外部因素决定,如煤价下跌、上网电价上调等。
  随着煤炭价格的上涨,火电企业经营压力持续加大,“煤电矛盾”再次加剧。电力企业呼吁上调电价,中电联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尽快研究完善电价传导机制,根据原料燃料的价格变化及时调整电力价格,建立电力价格随原料燃料波动、能上能下的科学的价格机制;建议加快研究合理的能源比价关系,使各种能源价格处于一个合理的比价关系水平上,引导终端用户科学合理使用各种能源,促进能源行业均衡发展。
  国家电监会于近期发函同意华东电力跨省集中竞价交易制度化、规范化运行。要求华东电监局按照电力市场建设的政策规定,组织电力企业依据规则认真实施,及时总结经验,不断完善跨省集中竞价交易的市场运营机制。
  5月6日,国家电监会和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共同在呼和浩特市举行华北区域电力市场内蒙古电力多边交易市场启动仪式。
  华泰证券认为,国家电监会同一时间同意和批准“华东电力跨省竞价交易制度化、规范化运行”和“华北区域电力市场内蒙古电力多边交易市场方案”,意味着电力市场竞价交易开始从模拟阶段正式走向实际操作阶段,但要清醒地认识到,这只是电力市场改革的初始阶段,要达到成熟市场,预计还需要5-6年的时间要走。由于目前竞价交易和多方交易机制的交易量较小,对电力上市公司业绩影响也甚小。
  内蒙古电力多边交易市场,是基于华北区域电力市场统筹考虑的“面向发电企业、面向大用户、面向区外市场”的市场体系,由“发电、用户和电网”三方共同参与,在“发电侧和用户侧”引入双向竞争的特定市场模式。主要特点为“建设交易平台、打造多买多卖格局”,通过电力交易平台开展大用户直接交易,交易方式以“协商交易为主、竞价交易为辅”。
  自东北区域电力市场2004年1月进入模拟状态,2005年初试运行以来,至目前已经6年有余,但进展相当缓慢。2009年全国通过市场方式实现的跨省区交易电量为860亿千瓦时,占统调发电量的5%。而华东电网作为与东北电网一起为第一批试点电网,2009年下半年跨省集中竞价交易量只有17.3亿千瓦时,占华东电网2009年总用电量8,986亿千瓦时的0.19%。
  中国电价改革的方向和终极目标是市场化。在消除分歧、统一认识的前提下,电价改革方案应该包括一揽子计划,包括电力行业的去行政化、建立一个区域性或全国性的电力交易市场、发电企业竞价上网、推出煤炭期货等等。

责任编辑:hq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ehengwan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