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企新能源产品入华 奇瑞做自主品牌供应

2010年04月28日 9:14 5787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相关新闻


  据J.D.Power亚太公司对全球混合动力及电动车的销量预测:2015年,80%以上的纯电动汽车销量将来自三个国家,它们是美国、日本和中国。
  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的魅力和未来巨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潜在购买力,使得本届北京车展成为中外车企公布新能源战略,发布新能源车型的舞台。不过,在这个舞台中,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主场优势正在慢慢减退,以宝马、日产、大众等跨国公司为代表的汽车巨头正在发起新一轮冲击。
  自主品牌:担忧消费者能否买单
  与以往车展中的“概念”展示不同,在今年的北京车展中,自主品牌车企对各自参展的新能源车型的要求是尽快“量产”。
  “不是话题是行动,不是样品是商品!”力帆集团董事长尹明善4月21日以上述宣言率先在北京车展前夕发布了力帆电动车的市场化战略,即首先以电动警务用车的形式服务上海世博会,使广大消费者对力帆电动车先有一个感性认识,然后在重庆、上海两地建立示范出租车公司,通过搜集“实战数据”对产品进行技术改进,最后成立专门的电动车租赁公司,将力帆电动车租售给消费者使用,解除消费者对电动车的购买成本顾虑。
  如果力帆汽车的这一构想能够成为现实,这将是目前自主品牌车企试探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一个最新尝试。之前,中国车企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化之路多是通过政府的购买来实现。
  而已经在电动车个人销售领域试水的比亚迪汽车,在此次北京车展上带来了其首款纯电动轿车e6,以求进一步开拓电动车市场。比亚迪方面对外宣称,搭载比亚迪ET-POWER铁电池技术的e6续驶里程超过300公里,是目前世界上续驶里程最长的纯电动轿车,目前已通过国家强制碰撞试验,并已接近量产阶段。今年下半年将出口美国市场,售价接近3万美元。
  此外,一汽、东风、长安、北汽等中国汽车集团都亮出了各自最新研发的新能源车型,并不约而同地将混合动力车型小批量投放市场的时间表定格在明年或今年下半年,长城、华晨、奇瑞、吉利等自主品牌车企也展出了各自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并为每个产品制定了量产时间表。
  然而热闹的新能源车型展示、战略发布背后,却难掩自主品牌车企高层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化之路的担忧。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赵福全坦率地对记者说:“这次吉利之所以在北京车展中推出6款针对不同时期、不同市场的新能源汽车,是因为我们不清楚消费者会为哪款车买单,但是为了将来的技术储备,吉利又不得不进行这方面的研发。”
  在自主品牌车企高层眼中,新能源汽车较高的制造成本和国家相关配套设施的不完善是其难以在短时间内实现产业化的根本原因。长安汽车(000625,股吧)总裁徐留平对记者说:“目前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有两大难题,一是技术方面,我们还不太成熟,产品成本增加较大,一辆纯电动汽车的成本要增加近5万块钱;二是基础设施建设问题还没有很好地解决,比如消费者要到什么地方充电,每次充电需要多长时间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一个成熟的商业模式来解决。”

 

[1][2] [3] [4] 下一页

责任编辑:小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ehengwan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