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树地震救灾:交通运输、高原反应成障碍

2010年04月16日 9:22 3870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相关新闻


  随着时间的推移,地震所造成的伤亡人数开始增加。
  4月15日民政部和中国地震局联合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了青海玉树地震灾害和抗震救灾的进展情况。
  通报称,截至15日上午9时,地震共造成617人遇难、9110人受伤,其中重伤员970人。此外,尚有313人失踪,伤亡人数还会发生新的变化。
  民政部救灾司司长邹铭指出,从安置灾区群众生活的角度来看,目前灾区主要是缺乏帐篷、御寒的衣被、即食的方便食品。
  国家各部委、中央企业的救灾工作也纷纷展开,但困难重重。
  交通制约物资运送
  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库已向灾区调运了20500顶帐篷,北京市已捐赠了10000顶帐篷,青海民政厅也已调运了7800顶帐篷。
  “从棉帐篷的总量上来讲,38800顶棉帐篷可以安置10万人,我认为这个数量是够的。”邹铭说。
  但现已抵达灾区的棉帐篷仅有8370顶,民政部表示,15日能够将1万顶帐篷运送到地震灾区。
  关于衣被,目前已经运达和在途运输的棉衣12万件,棉被12万床,以及2万张简易床;即食方便食品方面,从西安空运10万人份的野战食品,同时组织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和山东五个省各向玉树地震灾区提供30吨方便食品。
  邹铭表示,这部分物资的到位,将会极大缓解灾区所面临的紧迫困难。
  但玉树县所处的地理位置,给源源不断调向灾区的物资运输造成了困难。
  中国地震局震灾应急救援司副司长苗崇刚指出,救灾工作的一个困难就是灾区环境。玉树县地处高原山区,地形复杂、路途遥远,西宁至玉树乘车需要12个小时。
  与此同时,灾区发生了滑坡、碎屑流等地震次生的地质灾害,尽管道路仍然还能使用,但运输能力已经受到了影响。
  邹铭坦陈,“由于运力紧张”,救灾物资完全到位还需要一点时间。
  在公路部门抢运救灾物资外,铁路部门已经安排17个专列,抢装 158车救灾物资。
  民航空管部门也从西宁、宁夏抽调管制员、气象和设备维修人员等技术骨干援助玉树机场。玉树机场在地震中受到破坏,目前外部电力尚未恢复,仍依靠柴油发电机保障应急供电,有线通讯基本恢复,无线通讯尚不稳定。但迄今为止,已保证军民航飞行30架次。
  据了解,地震发生后,民航局已经调用了16架飞机投入到抗震救灾的飞行中。
  物资运输仅是救灾工作困难的一个方面。
  玉树地处高原,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最高点更是达到了6621米。除了没有大型挖掘工具之外,高原反应成为另一个影响救援效率的因素。
  苗崇刚说:“我们很多救援队员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搜索犬的搜索效率、效能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此外,受到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加之地震破坏严重,当地后勤保障条件非常有限。救援队伍不同程度地受到了缺少驻地、食品补充等影响。
  “各支专业救援队伍必须依靠自己,从当地政府很难得到充足的保障,所以对各支救援队伍的要求,对他们的适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挑战。”苗崇刚说。

[1][2] 下一页

责任编辑:小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ehengwan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