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品油调价与CPI挂钩 周期与国内脱节

2010年04月15日 8:39 1654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相关新闻


  中国石油大学中国能源战略研究中心助理主任郭海涛13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国际油价)上次调整是从60美元左右上调到目前的80美元左右,中间有20多美元的差价。据此计算,这次调整应该是上涨30%。但是国内成品油供给充裕,国际成品油波动情况与国内事实上是脱节的。所以,国际发改委此次调整力度没像当时从60美元调整到80美元那么大。”
  定价机制暂无调整必要
  据息旺能源分析,此次调价考虑到存在通货膨胀隐患、西南旱灾以及春耕用油等因素,仍未达到与国际油价完全接轨的幅度。这间接反映出“目前成品油定价机制不能真实反映国内成品油供求关系”。对此,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董秀成认为,成品油定价机制目前没有调整的必要。但他建议,成品油定价机制的调价周期要趋于稳定。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国际油价可能呈阶梯式上涨态势,在每桶85美元的价位维持一段时间后,上升到每桶90美元以上,并可能于年内突破每桶100美元的心理关口。
  “在国际油价总体上行趋势基本明确的预期下,政府、企业和消费者都必须考虑的一个现实问题是,如果国际油价长期持续走高,中国应如何应对?这是现行成品油定价机制未能解决的问题。”林伯强指出。
  不可能长期补贴油价
  根据去年年初实施的《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当国际市场原油价格高于每桶80美元时,开始扣减加工利润率,直至按加工零利润计算成品油价格;每桶高于130美元时,按照兼顾生产者、消费者利益,采取适当财税政策保证成品油生产和供应,汽柴油价格原则上不提或者少提。
  董秀成认为,这个定价机制事实上已经留了很大的灵活空间。“《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试行)》说到底,一是政府主导,二是市场导向,三是跟国际接轨,四是可适度调整,过去公众和媒体往往注重前几条,而忽视最后一条给予的空间。我认为,成品油定价机制短期内不会有什么调整,修改《办法》本身意义不大。”
  不过,董秀成同时认为,如果定价机制再调整,应该考虑到国内宏观经济形势,甚至跟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挂钩。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前所长周大地则指出,在一半以上原油依赖进口而国际油价处于高位的情况下,中国不可能长期对成品油价格进行补贴。从当前中国石油消费增长态势看,进一步提高消费税,同时加大配套补贴的力度,是引导更加高效的石油消费模式的路径选择。

责任编辑:wuren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ehengwan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