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五国:中国未来的“加油站”(图)

2010年04月12日 10:20 6116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相关新闻


  中亚石油成能源大国争夺焦点
  何伦志说:“尽管如此,目前中亚还没有成为中国现实的能源基地,中国从中亚获得的能源数量尚未达到具有战略意义的水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未来的能源矛盾将进一步加剧。中亚与中国近邻,其丰富的能源资源正好可以成为中国能源缺口的补充。目前,中国原油进口约50%来自中东,约22%多来自非洲,中国对中东和非洲石油的依赖超过70%,这一比重显然过大。考虑到中东和非洲地区的现实和潜在的不稳定性,中国石油的稳定供应存在很大风险。”
  高新才告诉记者,现在对于中亚五国而言,正是处于群雄割据时代,我国现在应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广泛发展与中亚国家的石油合作,扩大石油进口来源地,拓展石油进口渠道,有利于确保未来中国的石油安全。如果中国与中亚地区的能源合作能够取得突破,使每年从中亚进口石油从目前的不到1000万吨增加到2000万吨,那么届时中亚能源供应也将占中国能源进口的10%以上。在俄罗斯和中亚两个方向获得稳定的能源基地后,中国可保证长期稳定的能源供应,国际形势变化的风险也在相当大程度上分散。这样,中国能源进口多元化的格局将基本形成。
  记者了解到,由于全球石油自然分布极为不均衡,尤其是“911事件”后,国际原油价格一路上扬并一度突破了每桶100美元,尽管受经济危机影响,价格有所下降,可今年再度上扬,到4月初,每桶已经突破86美元了。面对将来中国对石油需求量的急剧增加,进口量加大,会进一步刺激国际石油价格,有可能导致国际石油市场出现新的混乱。中国这样一个大国石油消费主要依赖进口国力也难以允许,同时进口石油还有一个海上运输通道和运油航线安全等问题。
  中亚地区和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石油和天然气蕴藏量居世界第三位,故在该地区除俄罗斯的传统影响外,美、日、澳、欧盟等西方发达大国以及印度等新兴的发展中大国也都以“反恐”、“禁毒”、“合作”等名义,瞄准中亚石油资源。能源使中亚地区已经成为美国、欧盟、中国、日本和印度等能源消费大国和地区博弈的对象。由于俄罗斯对这些原苏联共和国的影响力将日益减少,中、美等能源消费大国在中亚展开的争夺战已经越来越激烈。目前,哈萨克斯坦同意向受到美国支持的、绕过俄罗斯和伊朗的英国石油公司管道向西方输送石油,使得西方更容易获得里海油田的石油,同时缓解对俄罗斯和中东能源的依赖。
  当然,未来中国对外石油依赖程度将处于较高水平,按照目前的预测,到2020年中国石油缺口约在2.5亿吨以上。上海社科院预测,到2020年中国进口石油的地区所占比例为:中东45%-50%,非洲25%,亚太5%,俄罗斯和中亚20%-25%。除去俄罗斯的部分,从中亚进口的石油约占7%-10%才能满足中国对石油的需求。但中亚地区国家众多,在石油资源的相互争夺上也相当激烈,再加上俄罗斯、伊朗以及英美等国家的介入,使得该地区的石油开发面临非常复杂的利益分配格局。

 

[1] [2] [3][4] 下一页

责任编辑:小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ehengwan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