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处理受追捧 2.56亿美元催生投资热情
2010年04月12日 9:53 3059次浏览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分类: 相关新闻
“掘金”垃圾发电风险依旧
中国垃圾处理业的蛋糕越来越大,尤其是垃圾发电的市场空间颇为诱人。
日前,在第三届中国环境投资大会上中化集团中化国际招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崔焱估算了一组数据,即按目前城市垃圾产生量,以每天1000吨处理规模计算,国内需要建六七百座千吨焚烧厂,而现在运营的仅70余座。
显然,千吨垃圾焚烧厂的缺口也“点燃”着PE们的热情。但真正掘金该领域还不是一件轻松事。
首先,各地不断出现的选址的民众抗议,放缓了政府“推进”步伐。其次,垃圾发电行业本身也面临着严格的环境监管要求和投资回报周期长的考量。
目前,垃圾发电企业收益来源主要是两块,一块是政府的垃圾处理费,另一块是发电收益。
根据2006年政府颁布的《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和费用分摊管理试行办法》第7条的规定:“生物质发电项目上网电价标准由各省2005年脱硫燃煤机组标杆上网电价加补贴电价组成。补贴电价标准为每千瓦时0.25元”。
此即在普通煤电基础上加二毛五分钱每千瓦时,而且会全部优先于火电上网,不过,并非所有的垃圾发电都能够上网。
“据我们了解,有一些垃圾发电厂因为环保不过关,或者在处理时掺加过量的煤,这些都不能够得到优先上网的待遇,不过这样的情况我们了解的应该不到四分之一”,一位长期从事垃圾发电的人士透露。
据其透露,国家电网对于垃圾发电上网要经过一个多月的检查,首先是电厂建设完成要进行一周到二周的监测,然后是不定期的反复检查,对于发电的项目必须要全部是由垃圾处理产生的电量才可以上网。
据了解,因为日本相关技术也是从其它国家引进,因此有一些国内企业从日本等国引进的技术有时会导致环保不达标,“垃圾发电不像风机组,对于技术的要求很高,我们投资的项目日处理在800-1000吨左右的垃圾发电厂需要投资4亿-5亿元,每年的回报约在百分之十几到二十几不等,需要12-15年才可以完全收回成本”,该人士透露。
而另外一些小的城镇上的项目,则规模会在日处理300-500吨左右,但这种项目不会进行发电,而是利用产生的水蒸气,卖给制衣厂等企业使用,这样的项目回收期不低于10年.
[1] [2]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ehengwan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