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需求增长迅猛 全球能源业重心东移
2010年04月08日 10:57 4566次浏览 来源: 金融时报 分类: 相关新闻
上周,全球能源部门的决策者齐聚墨西哥坎昆(Cancún),出席第12届国际能源论坛(IEF)。他们所代表的能源行业,正面临着重大转变。
如何应对这种转变,有可能决定未来许多年的全球能源供需前景。随之而来的,或许还有地缘政治的转变。
首先,一些西方消费者(及其政治代表)在看待能源的来源时,开始更青睐“绿色”能源,而不是迄今为止为工业化国家提供主要能源的化石燃料。
其次,或许更重要的是,石油行业——特别是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Opec)——正面临能源需求从西方向东方转移的重大变化。
随着市场饱和以及环保政策使美国和欧洲逐渐远离石油,作为过去50年来欧佩克的供应对象,这些客户的需求正出现停滞。
然而,渴求能源的亚洲国家,例如印度和中国(尤其是中国),正在取代欧美的位置,这使得欧佩克重新把关注加点转向东方。
国际能源论坛秘书长诺埃?霍尔斯特(Noé van Hulst)表示,这种转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他表示:“中东国家越来越关注东方,因为那里是(需求的)增长所在。”
最近,沙特阿拉伯同意将对印度的石油出口增加近一倍,目前印度已有四分之一的石油依靠从沙特进口。2000年至2008年,沙特对印度的石油出口增长了7倍。
过去3年来,中国从沙特进口的石油消耗量翻了一番,近日已超过每天100万桶。与此同时,沙特对美国的出口滑落至每天100万桶之下——长期以来,美国一直是沙特最大、也最为重要的客户。
1月份,来自中国的需求增长异常迅猛,较去年同期增长了28%,以至于西方国家能源监督机构——国际能源机构(IEA)称其为“令人吃惊的”(增长)。
与此同时,美国不断增加从加拿大和非洲的石油进口,在华盛顿,政治家们继续致力于推动能源立法,通过建立“限量及交易”机制来控制碳排放。
在欧洲,经济萧条加之高额汽油税,以及生物燃料和排放目标等因素,使得需求在去年发生了逆转。
国际能源机构预计,即使没有任何提高能效或者鼓励使用生物燃料的新政策出台,未来20年内,美国的石油需求也会以每年0.7%的速度下滑。
在日本,每年下滑的速度达到1.8%,西欧为0.4%。
如今,沙特阿拉伯石油大臣纳伊米(Ali Naimi)在维也纳参加欧佩克会议时,在早间晨跑时和追踪他的记者们谈得最多的内容,始终离不开中国经济。
纳伊米也不用再奉本国政府之命,保证沙特阿拉伯作为美国第一石油供应国的地位——这项政策在利雅得与加拉加斯(Caracas)的对抗中,曾一度导致欧佩克内部局势紧张。
他的工作重心已经转移,这一点不足为奇。中国需求复苏和欧佩克决定限产,成为油价回升至每桶约80美元的两大关键因素。2009年初,经历了全球金融危机,石油价格曾跌至每桶32美元。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ehengwan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