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保守应对新能源汽车 政企合力破难题
2010年04月08日 8:56 4276次浏览 来源: 经济参考报 分类: 相关新闻
政府企业应合力破解新能源汽车难题
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虽然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但也面临一些继续发展的瓶颈。为了促使新能源汽车早日实现产业化、规模化,专家建议政府应从资金、政策上多加引导扶持,同时竞争环境下的汽车生产企业也可相互协调,共谋发展。
首先,政府应在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上起主导作用。安徽省科技厅办公室主任夏辑认为,一要强化政府在推进新能源汽车研发中的主导作用。“从发达国家推进新能源汽车研发看,政府的支持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主导作用。”夏辑说,美国政府主要通过组织实施科技计划,推动各方力量联合攻关,来支持新能源汽车研发;欧盟通过持续、有序、大规模开发计划,支持科研机构在新能源汽车研发的前沿技术上取得突破,支持企业承担新能源汽车研发成果的产业化,支持行业组织对新能源汽车研发的有效协调;日本政府通过提供资金、立法和制定标准,甚至人为地创造市场,来支持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二是强化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研发的资金投入。建议财政设立支持新能源汽车研发专项资金。三是强化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研发的协调。支持相关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合作开展新能源汽车研发。
其次,推动汽车生产企业的合力创新。继日前北京成立首个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并开始建设产业化基地后,重庆市、吉林省等地纷纷表示计划建立类似的联盟和基地,深圳、湖北、安徽等地也表示可能以本地汽车企业(比亚迪、东风、奇瑞)为主体建立新能源汽车联盟和产业基地,这些计划无疑将耗费大量资金。解放军汽车管理学院教授吴勇表示,由于各大汽车企业长久以来在新能源车的研发上形成单打独斗的格局,政府利好政策的刺激,使那些只要稍微有些能力的企业,都想拼力争夺各种政策、资金和技术支持资源,强拉硬攻上新能源汽车项目,各地争相成立新能源汽车联盟、建设产业化基地,其结果必然造成有限资源的分配不合理,浪费严重。
专家表示,在此情形下,政府相关政策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引导显得尤为重要。国内汽车生产企业应改变单打独斗的做法,组成合作联盟,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长,集中攻关,合力解决“瓶颈”问题。集中各方优势,可以按照市场化的操作原则,比如让一汽、上汽、长安等大集团以一定的股权比例加入,奇瑞、吉利、比亚迪等自主品牌参与,整合研发新能源汽车的科技力量和优质资产,形成强大合力,共同参与国际竞争,这样也可以避免国内各大企业之间的内耗。
此外,专家建议还应支持整车企业培养和引进新能源汽车研发人才。建议相关高校、科研机构按整车企业需求,定向培养相关研发人才,政府对整车企业引进新能源汽车研发人才给予一定数额的经费补助,优先支持整车企业建立新能源汽车研发机构和产学研联盟。
责任编辑:小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ehengwan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